好好学习
天天向上

学习初级会计核心知识点大全!

咱们直接聊干货。学会计,别被那些复杂的名词吓到,核心的东西就那么几样。抓住了主干,剩下的细枝末节就好办了。

首先,你必须把这个公式刻在脑子里:资产 = 负债 + 所有者权益

这是整个会计学的基石,所有账都是围绕它来做的。我给你拆开讲。

资产(Assets)
说白了,就是公司能控制的、能给公司带来钱的东西。你手里的现金、银行里的存款、仓库里的货(存货)、卖了货别人欠你的钱(应收账款)、公司买的办公楼、电脑,这些都是资产。重点是“能带来钱”。一台坏掉的电脑,卖不出去也用不了,那就不是资产了,得处理掉。

负债(Liabilities)
这个好理解,就是公司欠别人的钱。跟银行借的贷款、欠供应商的货款(应付账款)、欠员工的工资(应付职工薪酬)。记住,这是公司未来需要还的。

所有者权益(Owner’s Equity)
这个最直接的理解就是“净资产”。把公司所有的资产都卖了,还清所有负债,剩下的钱就是所有者权益,是真正属于老板(股东)的。它包括老板一开始投进来的钱(实收资本),还有公司这么多年赚下来没分的钱(未分配利润)。

这个公式是恒等的,永远平衡。比如,你开个小卖部,自己投了5万块钱(所有者权益增加5万),又跟银行借了3万(负债增加3万),那么你现在手里就有8万块现金(资产增加8万)。你看,8万(资产) = 3万(负债) + 5万(所有者权益)。平衡了。

接着,是会计这门语言的语法——借贷记账法

很多人一看到“借”和“贷”就头大,总想翻译成“借钱”和“贷款”。千万别这么想。你就把“借”当成左边,“贷”当成右边。它就是一个记账符号,没别的意思。

核心规则就一句:有借必有贷,借贷必相等
意思是,每一笔账,都至少涉及两个账户,一个记在借方,一个记在贷方,而且两边的金额必须一样。

那么,什么情况记“借”,什么情况记“贷”?这就要用到上面那个公式了。

公式左边是资产,右边是负债和所有者权益。
所以,记账规则就是:

  • 资产类账户:增加记在借方(左边),减少记在贷方(右边)。
  •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:正好相反,增加记在贷方(右边),减少记在借方(左边)。

我们还是用小卖部的例子。
你用那8万块钱里的1万块去进货。
发生了什么?你的“现金”这个资产减少了1万,同时你的“库存商品”这个资产增加了1万。
一个资产减少,一个资产增加。根据规则:
资产增加记借方,所以是“借:库存商品 10000”。
资产减少记贷方,所以是“贷:现金 10000”。
你看,有借有贷,金额相等,公式依然平衡(总资产还是8万,只是内部结构变了)。

现在,我们把另外两个重要的东西加进来:收入费用

收入(Revenue):就是你卖东西、提供服务赚来的钱。
费用(Expenses):为了赚钱花出去的钱,比如店租、员工工资、水电费。

收入和费用的关系决定了你赚了还是亏了。收入 – 费用 = 利润
利润最终会影响所有者权益。赚钱了,所有者权益就增加;亏钱了,所有者权益就减少。

所以,收入和费用的记账规则,其实是跟着所有者权益走的。
* 收入:能让所有者权益增加,所以它的规则和所有者权益一样,增加记在贷方
* 费用:会让所有者权益减少,所以它的规则和所有者权益相反,增加记在借方

再举个例子。
你卖了5000块钱的货,客户当场付钱。
分析一下:你的“现金”资产增加了5000,同时你的“主营业务收入”增加了5000。
根据规则:
资产增加记借方,所以是“借:现金 5000”。
收入增加记贷方,所以是“贷:主营业务收入 5000”。

又比如,你这个月交了2000块店租。
分析一下:你的“现金”资产减少了2000,同时你的“管理费用”(租金)增加了2000。
根据规则:
费用增加记借方,所以是“借:管理费用 2000”。
资产减少记贷方,所以是“贷:现金 2000”。

把这些规则总结一下,就是:
借方(左边)增加的:资产、费用。
贷方(右边)增加的:负债、所有者权益、收入。

你把这个记牢,初级会计的账务处理就没问题了。刚开始不熟练,就拿张纸,左边写“借”,右边写“贷”,把涉及到的账户按规则放进去,看看两边平不平。

最后,就是会计最终要产出的东西——财务报表

你记了那么多账,不是为了自娱自乐,是为了给老板、给银行、给税务局看,告诉他们公司现在怎么样。最重要的就是三张表。

  1. 资产负债表(Balance Sheet)
    它就是那个核心公式“资产 = 负债 + 所有者权益”的展开图。这张表是一个时间点的快照,比如“截至12月31日”。它告诉你,在这一天,公司有多少家底(资产),欠了多少钱(负债),真正属于自己的有多少(所有者权益)。看一家公司稳不稳,就看它。如果负债比资产还多,那这家公司就很危险了。

  2. 利润表(Income Statement)
    也叫损益表。它反映的是一个时间段的经营成果,比如“1月1日至12月31日”。公式就是“收入 – 费用 = 利润”。它告诉你,在这一年里,公司是赚了还是亏了,赚了多少,亏了多少。看一家公司有没有赚钱能力,就看它。

  3. 现金流量表(Cash Flow Statement)
    这张表对初学者来说可能有点难,但它很重要。因为它告诉你,在这一年里,公司的现金是怎么流入和流出的。利润表里的“利润”不等于你口袋里的“现金”。比如,你卖了10万的货,客户欠着钱没给,利润表上你赚了钱,但你一分钱现金都没收到。如果一直这样,公司账上看着很赚钱,实际上可能因为没钱付工资而倒闭。这张表现金流量表就是为了防止这种情况,它把现金活动分成三类:经营活动(卖货收钱)、投资活动(买卖设备)、筹资活动(借钱还钱)。

学习建议:
别干看书。找些简单的业务题来做。就从“公司成立,老板投钱”开始,一步步做“买设备”、“进货”、“卖货”、“付工资”、“交房租”,把每一笔业务的分录写出来,然后试着登记到T型账户里,最后看看能不能编出简单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。这个过程走一遍,比你看十遍书都有用。

还有一个常见的坑,就是“权责发生制”和“收付实现制”。
我们会计记账用的是权责发生制。意思是,只要这个收入或费用是属于这个期间的,不管钱收到没有、付出没有,都要记账。比如,12月的电费,虽然你是1月份才交钱,但这笔费用必须记在12月的账上,因为它消耗的是12月的。这就是为什么利润不等于现金。
收付实现制就是我们普通人记账的逻辑,收到钱才算收入,花了钱才算支出。这个很简单,但企业会计不能这么做。

把这几个核心点——会计等式、借贷记账法、三张报表、权责发生制——搞懂了,你的初级会计框架就立起来了。剩下的就是往里面填充各种具体的会计科目和一些特殊业务的处理,那些都是细节问题,主干对了,就不会跑偏。

赞(0)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七点爱学 » 学习初级会计核心知识点大全!

评论 抢沙发

评论前必须登录!

立即登录   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