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说结论:会。而且是100%会。
这事儿没有商量的余地。素拓学分,全称叫“素质拓展学分”,虽然听起来不像你的高数、线代那么“硬核”,但它在你毕业这件事情上的权重,跟专业课学分是完全一样的。它就是毕业要求的一部分,写在培养方案里的。培养方案是什么?就是你和学校之间的一份“合同”,你必须完成合同里要求的所有项目,学校才会发给你毕业证和学位证。
所以,别听什么学长学姐说“那个不重要”、“随便搞搞就行”。他们可能毕业得早,政策不一样了,或者他们自己稀里糊涂就修满了,没意识到它的严肃性。现在大部分学校对这个抓得都很严。系统里你的学分清单,素拓学分那一栏如果是红色的“未达标”,那毕业系统审核你的时候,根本就过不去。辅导员想帮你都找不到门路。
我们来拆解一下,素拓学分到底是个什么东西。
它不是一门课,而是一个学分体系。学校设置这个体系的目的,是希望你除了上课,还能干点别的事,比如参加社团、做志愿者、搞个科创项目、听听讲座。学校觉得,一个合格的毕业生,不能只会考试。所以它把这些课外活动量化成了学分,逼着你去做。
通常,素-拓学分会分成好几个模块,我拿一个常见的模式举例子,你对比一下你们学校的规定,大概都差不多:
模块一: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。这个模块一般包括参加党课、团课、青年大学习、听一些主旋律的报告会。这类活动通常参与门槛低,学校会统一组织,你只要人去了,签个到,学分基本就到手了。这是最容易拿分的模块,但也通常有学分上限。
模块二: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。这个是含金量比较高的模块。比如,你参加了“挑战杯”、“互联网+”这种级别的大学生竞赛,拿了奖,那学分给得会很多。就算没拿奖,只要你作为团队成员参与了,提交了作品,一般也能拿到一些基础分。还有,发表了学术论文、申请了专利,这些都算。这个模块的分数不好拿,但一旦拿到,对你后续考研、找工作写在简历上都很有用。
模块三:文化艺术与身心健康。这个模块就更贴近生活了。参加学校的运动会、篮球赛、合唱团、舞蹈队、辩论赛,或者你在学校艺术节上表演个节目,甚至是你去参观学校组织的美术展、听一场音乐会,都可能算分。这类活动的特点是,单个活动分值不高,可能就0.5分、1分,但积少成多。
模块四: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。这个范围很广。比如寒暑假的社会实践,你去某个单位盖个章,回来写个报告,就能拿几分。还有就是青年志愿者活动,去敬老院、去支教、去社区服务、在学校大型活动里当志愿者,这些按服务时长给你算学分。
模块五:技能培养与社会工作。这个主要是指你在学生组织里的任职经历。比如你当了班长、团支书,或者在学生会、社团里当个部长,干满一年,学校会根据你的职位和考核情况给你一部分学分。还有考取一些资格证书,比如计算机二级、普通话证书,有些学校也承认,会给你算作技能培养的学分。
搞清楚这些模块之后,最关键的一步来了:仔细阅读你们学校的学生手册,或者教务系统里关于素拓学分的官方文件。
这里有几个最容易踩的坑,我见过太多人临到毕业才发现问题:
第一个坑:总分够了,但模块分没修满。
这是最常见的错误。很多学校规定,你不仅要修满比如8个或10个素拓总学分,还要求每个模块都必须至少修满X分。比如,总分要求8分,其中“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”模块至少要修满2分。你可能参加了很多比赛,在模块二拿了10分,总分早就超了,但你一次志愿者都没做过,模块四是0分。对不起,系统判定你就是不合格,不能毕业。所以,你必须像玩游戏做任务一样,把每个模块的要求都达成。
第二个坑:没搞懂学分的申报和认定流程。
素拓学分不是你做了就算的,它需要一个官方的认定过程。你跑完马拉松,必须要有证书;你当了志愿者,必须有官方的工时记录;你听了讲座,必须有签到记录或者观后感。然后,你要在规定的时间内,登录学校的系统(通常是学工系统或团委的系统),上传你的证明材料。然后等着学院或学校的老师审核。审核通过了,这个学分才真正属于你。很多人活动参加了不少,但从来不申报,或者错过了申报时间。到了大四一查系统,发现自己还是0分,那就傻眼了。
第三个坑:把所有希望寄托在最后一年。
“大四再刷呗”,这是很多人的想法。但你会发现,大四是大学四年里最忙、变数最多的一年。你要考研、要找工作、要写毕业论文。你根本没有整块的时间去参加活动。而且很多活动,比如学生干部任职,是需要一整个学年周期的,你大四上学期才想起来当,已经来不及了。那些大型竞赛,准备周期也很长。所以,素拓学分这个事,必须从大一就开始规划,把它当成一个持续四年的任务来完成。
那么,如果你现在发现自己的素拓学分确实不够,该怎么办?
别慌,只要还没到毕业审核的最后关头,都还有机会。立刻行动起来:
第一步:精确诊断。
马上登录你们学校的教务系统或者学工系统,找到素拓学分的管理模块。仔仔细细地看你的学分结构,拿个本子记下来:总共要求多少分?你现在有多少分?还差多少分?再看每个模块的要求,哪个模块没满?具体差几分?把问题量化,你就知道努力的方向了。
第二步:找信息,找“捷径”。
这个时候,要发挥你的信息搜集能力。
关注你们学校的团委、学生会、各个学院的公众号。所有能加分的活动,几乎都会在上面发布通知。特别是那种“关于举办XX讲座的通知”、“关于招募XX活动志愿者的通知”,点进去仔细看,通知末尾一般都会写明白这个活动能加多少素拓学分,属于哪个模块。
找你们的辅导员聊一聊。辅导员对这些政策最清楚,他们也最不希望自己带的学生因为这个毕不了业。他们可能会告诉你最近有什么快速拿分的活动。
去学校的行政楼,找到团委或者学生工作处的办公室,直接找负责这块的老师问。态度诚恳一点,说明自己的情况,问问老师有没有什么补救的办法。比如,有些学校在毕业季前,会专门为学分不够的同学组织一些集中的志愿服务或者校园劳动。
第三步:立刻行动,别挑三拣四。
现在不是你挑活动感不感兴趣的时候了。只要是能加分、你时间又允许的,都去参加。
学校组织的讲座,哪怕很无聊,坐两个小时能拿0.5分,去。
校园里搞卫生、清理小广告的志愿活动,能算2个工时,去。
学院要开运动会,缺个举牌子的,你去。
别觉得这些事情“水”,现在你的目标就是毕业,先把这个硬性指标完成了再说。
第四步:完成活动后,第一时间走完申报流程。
这是血的教训。参加完活动,马上找组织者要证明,拍照、填表、上传系统,一套流程赶紧走完。千万别拖,拖到最后你自己都忘了,或者负责老师换了、系统关闭了,到时候哭都没地方哭。
总之,素拓学分这件事,战略上要藐视它,它确实不像专业课那么难。但战术上一定要重视它,因为它的杀伤力是毁灭性的。它就像游戏里的一个必做任务,你不完成,就无法触发最终的“毕业”剧情。所以,现在就去查查你的学分吧。
评论前必须登录!
立即登录 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