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一听在银行工作,第一反应就是柜员,觉得没啥前途。这个想法太老了,而且错得离谱。银行早就不是那个只靠存贷差吃饭的机构了。它现在是一个巨大的金融服务平台,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工作岗位。把银行职业规划只看成当柜员,就像把互联网公司只看成是写代码一样,太片面。
银行里的职业路径,说白了,主要就两条:业务线和职能线。这两条路差别很大,需要的能力和性格完全不同。想清楚自己适合哪条路,是做好规划的第一步,也是最重要的一步。
先说业务线,也叫前台。这条路的核心就是跟客户打交道,做业绩。比如零售业务的理财经理、对公业务的客户经理。他们的目标很明确,就是拉存款、卖理财、放贷款。这条路的好处是,上限高。你的收入跟你的业绩直接挂钩,做得好,奖金能拿到手软。我认识一个从柜员转岗做理财经理的同事,头两年压力大到天天失眠,因为手里没客户,业绩垫底。但是他坚持下来了,第三年开始,之前积累的客户开始给他介绍新客户,业绩一下就起来了。现在他的年收入是我的好几倍。
但是,业务线的缺点也很明显:压力大,不稳定。每个月、每个季度都有硬性指标,完不成就要开会检讨,甚至影响收入。而且,你需要有很强的跟人打交道的能力,甚至有点“自来熟”的性格。如果你性格内向,不喜欢求人,那走这条路会很痛苦。想在业务线走得远,光靠热情不够,还需要专业。比如,做零售的,你得去考CFP(国际金融理财师),做对公的,你得懂企业的财务报表,懂行业分析。专业能力是你赢得客户信任的基础。
再来说职能线,也叫中后台。这条路不直接面对客户,而是为前台业务提供支持和管理。比如风险管理、合规、信审、财务、人力、科技。这条路的特点是稳定,专业性强。工作内容通常是基于规则和流程的,朝九晚五,很少需要加班应酬。
举个例子,信审部门的同事。对公客户经理提交一笔贷款申请,信审就要像侦探一样,把这家公司的里里外外查个底朝天,分析它的财务状况、经营风险,最后给出一个“同意放贷”或者“拒绝”的专业意见。他们的工作直接决定了银行资产的质量和安全。
走职能线,你的收入可能不会像顶尖的业务经理那样有爆发性增长,但胜在稳定,而且越老越吃香。因为你的经验和专业判断力会随着时间积累而变得更有价值。想走这条路,通常需要有相关的专业背景。比如,进风控合规最好是学法律或金融的,进计财部最好是学会计的,考个CPA证书会很有优势。在职能线发展,关键是成为你那个领域的专家。你要把规章制度、业务流程摸得滚瓜烂SHOU,让业务部门遇到问题第一个想到来问你。
那么,一个新人,尤其是刚从柜员岗位做起的人,该怎么选?
我的建议是,利用好在柜台的头一两年。柜台是整个银行的缩影,是了解所有业务最直接的地方。你每天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客户和业务需求,也能看到理财经理、对公客户经理他们是怎么工作的。
你可以这样做:
第一步:把柜台业务做到极致。不要觉得这是基础工作就看不起。你连基础都做不好,银行凭什么把更重要的工作交给你?先把业务办得又快又准,服务态度让客户满意,至少在你的本职工作上拿到高分。
第二步:观察和思考。在工作中,多观察。看看那些优秀的理财经理是怎么跟客户沟通的,他们是怎么把产品卖出去的。看看客户经理们为了维护一个大客户,需要做哪些工作。同时,也了解一下后台部门,比如一笔贷款从申请到发放,中间需要经过哪些部门的审批,每个部门是干什么的。这个过程能帮你认清,你到底对哪方面的工作真正感兴趣,以及你自己的性格更适合做什么。
第三步:主动学习和考证。想转理财经理,就去准备考基金、保险、证券从业资格证,这些是入门的门槛。想去做信审或风控,可以去看看FRM(金融风险管理师)的教材,了解一下这个领域需要哪些知识。不要等机会来了才发现自己什么都没准备。机会是留给那些早就准备好的人的。
第四-步:建立内部人脉,主动出击。跟你想去的岗位的同事多聊聊,问问他们日常的工作是什么样的,需要什么技能。在你准备得差不多的时候,主动跟你的领导沟通,表达你想转岗的想法。很多银行内部有竞聘机会,你要时刻关注,并且勇敢地去尝试。别光坐在那里等,等着等着,机会就没了。
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,就是分行和总行的区别。通常大家都是从支行网点开始的。支行是执行层,就是打仗的部队。而分行、总行是决策和管理层,是司令部。在支行做业务,积累了一线经验后,如果想往管理或更专业的方向走,可以考虑去分行或总行的对口部门。比如,在支行做对公客户经理做得好,可以去分行的公司业务部;在支行做合规做得好,可以去分行的合规部。总行的平台更高,视野更广,能接触到更核心的业务和战略。
总的来说,银行的职业发展不是一条单行道。它更像一个巨大的交通网络,有很多条路可以选,也有很多换乘站。关键在于你得先有一张地图,知道自己在哪,想去哪,然后选择最适合你的路线,并且持续地为下一站做好准备。别再以为银行工作就是数钱,那只是起点,远不是终点。规划不是写在纸上的一句空话,而是你每天的具体行动。
评论前必须登录!
立即登录 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