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好学习
天天向上

IB课程体系定义是什么

很多人都在问IB到底是什么,网上解释一大堆,看得人云里雾里。我用最直接的话给你讲清楚。

IB,全称是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,国际文凭课程。但你别把它想成是几门课的简单组合,比如像A-Level那样,你选三四门课学精就行。IB不是这样的,它更像一个完整的“框架”或者说“操作系统”。它规定了你在高中最后两年必须学什么、怎么学,甚至思考问题的方式它都想影响你。

这个体系最核心的部分,就是大家常说的IBDP,也就是高中文凭课程。它主要由两大块组成:六个学科组和三个核心要求。

我们先说简单的,六个学科组。
这六个组分别是:
1. 语言与文学研究(通常是你的母语)
2. 语言习得(学一门外语)
3. 个人与社会(历史、地理、经济学、心理学这些)
4. 科学(物理、化学、生物)
5. 数学
6. 艺术(音乐、美术、戏剧,或者你也可以从前面几个组里再选一门)

规定就是,你必须从前面五个组里各选一门课,然后第六门课可以选艺术,也可以回去从第三、四组里再选一门。比如,一个想学工科的学生,他可能会选两门科学(物理和化学),放弃艺术。

而且,这六门课还分难度。你要选三门高等级(Higher Level, HL)和三门标准等级(Standard Level, SL)。HL的课程内容更多、更深,学习时间也更长,差不多要240个小时。SL相对简单一些,150个小时。这个设计就是为了让你既保持知识面的广度,又能在自己感兴趣或擅长的领域里挖得深一点。

好了,上面说的这些,只是IB的“骨架”。真正让IB变得特别,也让很多学生觉得“要命”的,是它另外三个核心要求。这才是IB的“灵魂”。

第一个,TOK(Theory of Knowledge),知识理论。
这门课最玄乎,也最难解释。它不是哲学课,也不是辩论课。它其实是一门教你“反思”的课。它会不停地问你:“你是怎么知道这件事的?”“你凭什么相信这个知识是真的?”
举个例子。历史课上,老师讲了一个历史事件。TOK课就会引导你去想:我们是怎么知道这段历史的?是通过出土的文物,还是某个人写的史书?如果史书是胜利者写的,那它的内容可信吗?科学课上你学了一个定律,TOK会问:这个科学定律是“真理”吗?它在任何情况下都成立吗?一百年后会不会被推翻?
你看,它不教你新的知识,而是让你审视你已经学到的知识。这门课的目的,就是培养你的批判性思维。最后你要写一篇论文和做一个口头展示。

第二个,EE(Extended Essay),拓展论文。
这个要求很直接:你要在两年时间里,自己选一个你感兴趣的课题,写一篇4000个单词(或者差不多等值的汉字)的学术论文。
这基本上就是大学本科论文的“迷你版”。从定选题、查资料、做研究、写论文,到最后整理参考文献格式,全部要你自己来。学校会给你配一个指导老师,但老师只负责引导,具体工作都得靠你自己。
比如你对经济学感兴趣,你可以研究某个国家的某个特定经济政策带来的影响。你对文学感兴趣,可以分析某个作家的写作手法。我见过一个学生,因为喜欢打篮球,他的EE研究的是不同篮球鞋材质对弹跳高度的影响,这就涉及到物理知识了。
EE的价值非常大。它让你提前体验了大学做学术研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。等你真的上了大学,再写学期论文的时候,你会发现自己比其他同学熟练得多。

第三个,CAS(Creativity, Activity, Service),创造、行动与服务。
这个不是一门课,而是一系列你必须完成的课外活动。IB要求你在学习之外,也要均衡发展。
* Creativity(创造):就是要你搞点有创造性的事。比如学一门乐器、画画、做个网站、学编程、参加戏剧社。
* Activity(行动):就是体育锻炼。参加学校的运动队、去健身房、学游泳、练瑜伽都算。
* Service(服务):就是社区服务、做义工。比如去养老院帮忙、组织一场环保活动、为贫困地区的孩子募捐。

关键在于,做这些事不是打卡签到就完事了。IB要求你对每一项活动都要有记录和反思。你要写下来你做了什么、遇到了什么困难、学到了什么、有什么成长。它看重的是过程,而不是结果。

所以,你把这六门课和三个核心要求加在一起,才是完整的IBDP。现在你应该明白了,为什么我说它是一个“框架”。它把你高中的生活安排得明明白白。学习、研究、运动、社会活动,一个都不能少。

那么,什么样的人适合学IB?
首先,你不能严重偏科。如果你数学特别好,但语言一塌糊涂,那IB会让你很痛苦,因为你没有办法回避你不擅长的科目。它要求你成为一个“全才”。
其次,你需要有很强的时间管理能力和自律性。六门课的作业、考试,加上TOK的论文、EE的研究,还有CAS的活动和反思,所有事情都会同时向你压过来。如果不懂得规划时间,很容易就崩了。
最后,IB很适合那些对自己未来学什么专业还不太确定的学生。因为它知识面广,可以让你接触到各种不同的学科,帮你找到真正的兴趣所在。而且,几乎所有国家的大学都认可IB成绩,申请大学的时候选择也更多。

反过来说,如果你很早就确定了自己只想学物理,对历史、文学一点兴趣都没有,那A-Level可能更适合你,因为你可以集中精力专攻你想学的科目。

很多人对IB有个误解,觉得它特别难,只有学霸才能读。其实不完全是。IB的难度不在于单个知识点有多深,而在于它的“信息量”太大了。它要求你同时处理多项任务,并且对你的综合能力,特别是阅读、写作和批判性思维能力,要求很高。一个会规划、做事有条理的学生,哪怕不是顶尖聪明,也能在IB体系里学得很好。反倒是那些只擅长刷题考试的“偏科天才”,可能会觉得不适应。

说到底,IB培养的不是一个只会考试的机器,而是一个知道如何学习、如何思考、如何安排自己生活的“准大学生”。它的整个设计,都是为了让你能无缝衔接大学的学习和生活。这个过程很辛苦,但走过来的人,确实会发现自己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变强了。

赞(0)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七点爱学 » IB课程体系定义是什么

评论 抢沙发

评论前必须登录!

立即登录   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