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好学习
天天向上

中级会计通过率是多少 好考吗

先说官方数据。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公布过一些数据,但不是每年都公布,而且口径也有些变化。综合来看,中级会计一次性通过三科的通过率,普遍认为在10%左右,甚至更低。

看到这个数字,很多人就慌了。10%是什么概念?就是10个人去考,最后只有1个人能一次拿到证。

但是,这个数字其实有迷惑性。它把所有报名的人都算进去了,包括那些报了名没去看书的、看了几页就放弃的、还有去考场“裸考”感受气氛的。这些人拉低了整体的通过率。如果你是认真备考的,你的实际通过率肯定比这个数字高。

所以,我们不应该只盯着那个冷冰冰的“10%”。我们应该拆开来看,它到底难在哪?为什么这么多人考不过?

中级会计考试,难点主要在三个方面:科目本身的难度、考生自身的情况,以及考试形式。

一、先说科目本身的难度,三座大山,各有各的“坑”。

1. 《中级会计实务》:内容最多,难度最大,是绝对的C位。

这门课是整个中级会计职称考试的核心。它难在“广”和“深”。

广度上,它几乎涵盖了企业会计准则的所有主要内容。从最基础的存货、固定资产,到复杂的金融资产、投资性房地产,再到最让人头疼的长期股权投资、企业合并、合并财务报表,内容多到你看完书后面忘了前面。

深度上,很多章节都不是孤立的。比如,你学长期股权投资,就必须得懂金融资产的知识;学合并报表,就必须得把长投搞明白。一环扣一环,一个知识点没掌握,后面的内容可能就跟不上了。当年我学到“长投”和“合并报表”的时候,真的是对着书和网课视频,反复看、反复画图,才勉强理清里面的逻辑关系。那种感觉就像是在解一团乱麻,必须找到线头,一点点往外抽。

这门课的计算量也大,一道综合题可能包含好几个知识点,步骤繁多,错一步,后面全错。

2. 《财务管理》:公式多,计算复杂,对逻辑思维要求高。

如果说《中级会计实务》是文理结合,那《财务管理》就是纯理科。它里面有大量的公式,比如各种估价模型、资本成本计算、经营杠杆、财务杠杆。

它的难点不在于背公式,而在于理解公式背后的逻辑,并且能灵活运用。考试不是简单地给你几个数,让你套公式。题目往往会设置一些陷阱,或者把条件隐藏在大量的文字描述里,需要你先判断用哪个公式,再从题干里把数据找出来,最后才能正确计算。

很多人学财管,感觉就像回到了高中数学课堂。特别是对那些数学基础比较弱,或者毕业很多年没碰过计算的考生来说,这门课就是个挑战。比如期权估价那部分,很多人看到公式就直接放弃了。

3. 《经济法》:知识点零碎,需要精准记忆。

很多人觉得经济法是三科里最简单的,因为它主要是背诵。这个想法只对了一半。

经济法确实需要大量记忆,比如公司法、合同法、票据法,里面有各种关于时间、比例、程序的规定。但它不是死记硬背。它的难点在于“精准”。

法律条文,多一个字、少一个字,意思可能完全不同。比如“应当”和“可以”,在法律里是天差地别。考试时,题目经常会考这些细微的差别。你记得模棱两可,做选择题的时候就会在两个相似的选项之间犹豫不决,最后大概率会选错。

而且,经济法的知识点非常零碎,不像实务和财管那样有很强的体系。今天学公司法,明天学合同法,后天学增值税法,感觉就像在捡豆子,捡了这颗忘了那颗。要把这些零散的知识点都装进脑子里,并且在考试时准确提取出来,并不容易。

二、再说说考生自身的情况,这才是通过率低的根本原因。

考中级的人,大部分都不是刚毕业的学生了。基本都是在职人员,很多人已经成家,有孩子了。

这意味着什么?

意味着你的时间是碎片化的。白天要上班,应付工作上的各种事情。晚上下班回家,可能还要做饭、带孩子、辅导作业。等把家里一切都安顿好,真正能坐下来学习的时间,可能已经晚上九点、十点了。这时候人已经很疲惫了,学习效率会打折扣。

我当时备考的时候,就是这样。每天早上六点起来看一小时书,晚上下班回家吃完饭,陪孩子玩一会儿,等他睡了,再学到十二点。周末两天,基本就是把自己关在书房里。整整大半年的时间,没有什么娱乐活动,推掉了很多朋友的聚会。

这种状态,对人的意志力是巨大的考验。很多人一开始雄心壮志,买了一堆书和课,学了一两个月,发现工作一忙,家里一有事,学习计划就全打乱了。慢慢地,就坚持不下去了。这就是为什么每年都有那么多人弃考。

所以,中级考试,考的不仅是你的智商和学习能力,更是你的时间管理能力和毅力。

三、那么,到底应该怎么备考?

说了这么多困难,不是为了劝退大家。而是想让大家明白,考中级需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和行动规划。它不是一件能随随便便成功的事。

如果你决定要考,我的建议是:

第一步:端正心态,合理规划。

不要被“一年过三科”的宣传口号冲昏头脑。对于大部分在职考生来说,两年通过是更现实、更稳妥的目标。第一年,可以先考两科。

科目的搭配很有讲究。最不推荐的组合是第一年同时报考《中级会计实务》和《财务管理》。这两科都是难度大、计算量大的“硬骨头”,放在一起学,会让人身心俱疲。

比较推荐的组合是:
* 《中级会计实务》+《经济法》:一难一易,一偏理解计算,一偏记忆,可以调节学习节奏。
* 《财务管理》+《经济法》:理由同上。

先把相对简单的《经济法》和另一门硬骨头拿下来,第二年再集中精力攻克剩下的一科,压力会小很多。

第二步:保证学习时间,制定可行计划。

你需要算一笔账。一门课,从听课、做题到复习,至少需要300-400个小时的有效学习时间。如果你报两门,就需要600-800个小时。

然后,把这些时间分配到你备考的每一天。比如,你打算花8个月时间备考,总共需要800小时,那么平均每个月需要100小时,每天需要3个多小时。

算清楚之后,你就知道自己每天必须投入多少时间。然后把这个计划写下来,贴在书桌前,严格执行。

第三步:学习方法要对头。

  1. 先听课,再看书。 中级的知识点很多自己看是看不懂的。找一个靠谱的老师,跟着他的思路走,先建立起整个知识框架。老师会告诉你哪里是重点,哪里是难点。
  2. 做题,大量的做题。 会计和财管,不做题等于没学。但是不要搞题海战术。做一道题,就要弄懂一道题。做错了,一定要回头看答案解析,看自己错在哪里,是知识点没掌握,还是题目没读懂。把错题整理下来,反复看。
  3. 一定要复习。 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。学完一章,过两天就要回来复习一下。学完一科,要定期把整本书的框架和重点回顾一下。临考前一个月,不要再学新东西了,把所有时间都用来复习和做模拟题。

总的来说,中级会计考试不好考,它需要你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。但它也绝对不是无法攻克的。关键在于你是否真的下定了决心,是否能制定一个科学的计划,并且日复一日地坚持下去。那个10%的通过率,是为那些真正付出了努力的人准备的。

赞(0)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七点爱学 » 中级会计通过率是多少 好考吗

评论 抢沙发

评论前必须登录!

立即登录   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