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搞不清楚一个问题,就是收到一笔钱,比如10300块,作为小规模纳税人,要按3%交增值税,这个税到底该怎么算?
最常见的错误,就是直接拿10300乘以3%。
10300 × 3% = 309元。
看起来好像没问题,但这是错的。如果你这么报税,税务局的系统可能不会让你通过,就算通过了,以后查出来也是个小麻烦。
为什么错?因为税法规定,增值税的计税基础是“不含税销售额”。你收到的10300块,是“含税”的,里面既有你的服务或货物的价钱,也包含了你要替客户交给国家的税钱。你不能用一个已经包含了税的金额,再去计算税。这就等于在对税本身征税,逻辑上说不通。
说白了,这10300块,是由两部分组成的:
10300元 = 你的真实销售额 + 你要交的增值税
而我们要交的增值税,计算公式是:
增值税 = 你的真实销售额 × 3%
你看,这就成了一个解方程的问题。我们知道总数,但不知道那两个组成部分具体是多少。直接拿总数去乘3%,显然是把公式搞混了。
那么,正确的计算方法是什么?
很简单,记住一个公式就行:
不含税销售额 = 含税销售额 ÷ (1 + 征收率)
我们来拆解一下这个公式,你就彻底明白了。
* 含税销售额:就是你银行账户里收到的那笔钱,比如我们例子里的10300元。这是客户付给你的总价。
* 征收率:就是3%,换算成小数是0.03。
* 1 + 征收率:这里的“1”代表的就是“不含税销售额”本身。所以,“1 + 0.03”就等于1.03。这个1.03代表的是,含税价是不含税价的103%。
现在我们把数字套进去:
不含税销售额 = 10300 ÷ (1 + 3%)
= 10300 ÷ 1.03
= 10000元
看,算出来了。这10000元,才是你真正的、不含税的销售额。这才是你用来计算税款的基数。
接下来,计算应交的税款就简单了:
应交增值税 = 不含税销售额 × 征收率
= 10000 × 3%
= 300元
所以,你收到10300元,需要缴纳的增值税是300元,而不是309元。
你也可以反过来验证一下:
你的收入(10000元)+ 你要交的税(300元)= 10300元。正好等于你收到的钱。这账就平了。
我再举个我朋友开设计工作室的例子。他接了个私活,给一家小公司设计logo,对方最后付了5150元。他当时也是图省事,直接用5150乘以3%,准备去交154.5元的税。
我及时拦住了他。我让他按正确的公式算一下:
不含税销售额 = 5150 ÷ (1 + 3%) = 5150 ÷ 1.03 = 5000元。
应交增值税 = 5000 × 3% = 150元。
虽然只差了4.5元,钱不多,但这是原则问题。财务和税务的事情,必须准确。一次两次可能没人管,次数多了,或者金额大了,就容易出问题。而且,自己做账的时候,如果你用错误的方法记,账也是不平的。你的营业收入应该是记5000元,而不是把含税金额记进去。
讲到这里,你可能会有另一个问题:什么时候可以直接用销售额乘以3%呢?
答案是:当你的报价或者合同里,明确写的是“不含税价”时。
比如,你和客户签合同,约定这个项目的服务费是20000元(不含税)。那么这个时候,你的计税销售额就是20000元,非常明确。
你要交的税就是:
20000 × 3% = 600元。
然后,你给客户开发票的时候,发票上的总金额,也就是客户需要支付给你的钱,就应该是:
价款 + 税款 = 20000 + 600 = 20600元。
这种情况,计算就非常直接,因为你的起点是“不含税销售额”。
所以,我们必须分清两种情况:
情况一:你先收到了钱,这笔钱是含税的。
你需要用“除法”倒推出不含税的销售额。
公式:不含税销售额 = 收到的钱 ÷ 1.03
情况二:你和客户约定的是不含税价。
你直接用“乘法”计算税额。
公式:应交税额 = 约定的不含税价 × 3%
在实际工作中,绝大多数小生意、个体户、自由职业者遇到的都是第一种情况。客户跟你谈价,一般都是谈一个“到手价”或者“总包价”,他不管你交不交税,交多少税,他只管总共付你多少钱。所以,我们必须掌握用除法来价税分离的这个方法。
还有几个小细节,我在这里也跟你说一下,都是实践中容易踩的坑。
第一个,是关于小规模纳税人的免税政策。
现在国家有优惠政策,对于小规模纳税人,如果一个季度的开票销售额不超过30万(这个数字政策可能会变,请以最新为准),是免征增值税的。注意,这里说的是“季度”,不是“月度”。比如你一月卖了15万,二月没开张,三月卖了10万,一个季度总共25万,没超过30万,那这25万对应的增值税就都免了。你之前算的那些税,就不用交了。
所以,每次报税前,先看看自己这个季度的总销售额是多少,别傻乎乎地一有收入就去交税。当然,如果你开的是1%的专票,那部分是不能免的,这里我们只讨论3%的普票情况。
第二个,是关于开发票。
现在大家基本都用税务Ukey或者电子发票系统开票了。你在开票软件里输入金额的时候,系统通常会让你选,你输入的这个金额是“含税”还是“不含税”。
如果你选了“含税”,然后输入10300,系统会自动帮你计算出不含税金额10000和税额300。
如果你选了“不含税”,然后输入10000,系统会自动帮你计算出税额300和含税总价10300。
这个功能很方便,也印证了我们上面讲的两种计算逻辑。但即便系统会自动算,你也必须明白背后的原理。因为你得知道该在哪个框里填数字。如果你把含税价10300填到了“不含税金额”的框里,那系统就会给你算出更高的税额和总价,那就开错票了,作废重开很麻烦。
第三个,是做账记录。
如果你自己记流水账,一定要把收入和税分开。比如收到10300元,你应该这样记:
借:银行存款 10300
贷:主营业务收入 10000
贷:应交税费-应交增值税 300
这样账目才清晰,你才能准确地知道自己到底赚了多少钱,而不是把要交的税也当成自己的收入。
总的来说,计算3%征收率的计税销售额,核心就一件事:分清楚你手里的钱是“含税”的还是“不含税”的。如果是含税的,就用除法(÷1.03)把它打回原形,得到不含税的金额。如果本身就是不含税的,那就直接用乘法(×3%)算税。把这个逻辑想通了,以后再遇到类似问题,就不会犯错了。
评论前必须登录!
立即登录 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