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由多少个字组成,其实很简单,掰着手指头数一数就出来了:富强、民主、文明、和谐,这是国家层面的;自由、平等、公正、法治,这是社会层面的;再有就是爱国、敬业、诚信、友善,这是公民个人层面的。总共算下来,不多不少,正好是二十四个字。
这二十四个字,就像一块块打磨得光溜溜的基石,垒起了我们当下社会的一座精神高塔。可别小看这区区二十四个字,它们背后承载的,是何等沉甸甸的历史使命与时代期许啊!初听起来,可能觉得有些概念化,甚至有点“高大上”得不接地气,毕竟,在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凡俗生活中,谁会时时刻刻把“富强”挂在嘴边,把“法治”刻在心坎呢?但细细品味,你就会发现,这些字词,其实早就渗透进了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缝隙里,无声无息地塑造着我们,也影响着我们周围的世界。
就拿国家层面的“富强、民主、文明、和谐”来说吧。记得小时候,我们还在为吃饱穿暖发愁,哪敢奢望什么“富强”?那时候,家家户户都紧巴巴的,日子过得像拧干了水的抹布。而今呢?放眼望去,高楼大厦鳞次栉比,高铁风驰电掣,手机支付无孔不入,我们真的“富”起来了,也“强”起来了。可“富强”的内涵,绝不该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。它还包括精神的富足,文化的繁荣,以及国民素质的整体提升。就像我常想的,一个国家真正富强了,是不是就意味着,那些偏远山区的孩子也能享受到城里娃一样的优质教育?是不是就意味着,那些辛劳了一辈子的老人,晚年也能过得体面安康?这才是真正的“富强”,是能让人感受到温暖和尊严的“富强”。
至于“民主”,这个词,我总觉得它像空气一样,平时你可能察觉不到它的存在,可一旦缺失,你就会觉得呼吸都困难。这些年,社区里开个会,政府出台新政策,都会征求意见,哪怕只是形式上的,但至少,这扇门是开着的。我曾经参加过一次社区的垃圾分类意见征集会,虽然人不多,可大家你一言我一语,把各自的困惑和建议都说了出来,那时候,我真切地感觉到,自己作为一个普通人,声音是被听见的,这就是一种朴素的“民主”体验。当然,真正的民主远不止于此,它关乎权力制约,关乎程序正义,关乎每一个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权利和能力。这民主啊,它是个漫长的旅程,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去走,去探索。
“文明”和“和谐”则更像是富强和民主结出的果实。你走在街上,看到人们排队有序,公共场所安安静静,这就是文明的体现。我记得有一次在地铁上,一位老太太不小心碰掉了别人的手机,她立刻弯下腰去捡,嘴里连声道歉,旁边的小伙子也赶紧说“没事没事”。那一幕,虽然小,却让我觉得心里暖暖的。这不就是一种最日常的文明吗?而和谐呢,它不只是没有冲突,更是一种多元共存,美美与共的境界。它像一首多声部的交响乐,各种乐器虽然音色不同,却能共同奏出美妙的旋律。我们社会,有各种各样的人,各种各样的思想,怎么让大家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,既能保持个性,又能融洽相处,这大概是和谐的终极追求吧。这可比单纯的“你好我好大家好”要难得多,也深远得多。
再来说说社会层面的“自由、平等、公正、法治”。这几个词,简直是现代社会的基石,也是我们老百姓最关心的几块。谁不渴望自由?那是生而为人最基本的权利。可以自由地思考,自由地表达,自由地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。但这种自由,从来都不是绝对的,它总要在法律和道德的框架内运行。就像你不能因为自己的自由,就去侵犯别人的自由。这种平衡,像走钢丝一样,需要极高的智慧和定力。
而“平等”,在现实中,常常让人感到无奈。虽然我们嘴上都说众生平等,但出身、地域、教育、财富,这些看不见的鸿沟,实实在在地摆在那里。真正的平等,或许不是结果的平等,而是机会的平等,是规则面前的平等。当我看到那些偏远山区的孩子通过知识改变命运,当我看到那些残疾人也能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位置,我才觉得,这平等的光,真的照进了寻常百姓家。
“公正”和“法治”,这两个词常常形影不离。法治是手段,公正是目的。一个社会,如果缺乏公正,那它的大厦就随时可能崩塌。我经历过一些小纠纷,也旁观过一些社会新闻,每一次,当看到公正被伸张,哪怕只是小小的公正,都会让人心生慰藉。它就像那杆秤,虽不能完全杜绝偏私,但至少,它在那里,时刻提醒着人们,正义或许会迟到,但绝不会缺席。而法治,就是确保这杆秤不倒,确保它能被好好使用的根本保障。没有健全的法律,没有严格的执法,再多的“公正”也只能是空中楼阁。
最后,是和我们个人息息相关的“爱国、敬业、诚信、友善”。这四个词,简直就是我们日常行为规范的“万金油”。“爱国”,在我看来,它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,更不是盲目的排外,它是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眷恋,是对这方文化的认同,更是对国家发展前景的信心和责任。就像我每次在海外看到五星红旗,心里都会涌起一股莫名的暖流,那是一种根植于血脉深处的爱。它也体现在我们每个人为国家进步所做的点滴努力中,体现在我们维护国家利益的行动中。
“敬业”,这个词真是说到我心坎里去了。无论你是医生、老师、工人还是农民,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,做到极致,这就是最朴素的敬业。我见过很多默默无闻的劳动者,他们可能没有光鲜的头衔,却在自己的岗位上几十年如一日地奉献,把手头的工作做得出神入化。那种对职业的尊重,对品质的追求,就是真正的敬业精神。
至于“诚信”,这简直是为人处世的黄金法则。没有诚信,人与人之间就筑起了高墙,社会就成了尔虞我诈的丛林。我从小就被教育,做人要讲信用,一诺千金。虽然在现实中,我们总会遇到一些失信的人和事,让人恼火,让人失望。但越是这样,就越显得诚信的可贵。它像一道光,穿透迷雾,指引我们走向坦荡。
而“友善”,这简直是暖化人心的魔法。你一句善意的提醒,一个温暖的微笑,一次举手之劳的帮助,都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。我记得有一次,我在外地迷路了,一个陌生的大爷耐心地给我指路,还陪我走了好长一段,直到我找到正确的方向。那份不求回报的友善,至今让我感动。它让这个社会充满了人情味,让冷漠的钢筋水泥都变得有温度。
这二十四个字,它们不是僵死的教条,而是活生生的生命。它们既是理想的蓝图,也是现实的投影。我们每个人,可能都无法完美地践行每一个字,但只要我们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,去思考,去实践,哪怕只是一小步,那都足以让我们的社会,让我们的生活,变得更好一些。它们的意义,绝不仅仅在于那简简单单的二十四个汉字,更在于它们所蕴含的,那份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对公平正义的追求,以及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情呼唤。它们是路标,也是指南,指引着我们,也塑造着我们。就像我总觉得,这二十四个字,其实就像一面面镜子,映照出我们每个人内心最深处的渴望和追求,也映照出我们这个时代最真实的脉动和方向。它们就在那里,等待着被我们每个人,用自己的行动,去赋予它们更鲜活、更深远的意义。
评论前必须登录!
立即登录 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