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好学习
天天向上

惟贤惟德,能服于人出自哪里,作者是谁

“惟贤惟德,能服于人”这句话,出自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的《三国志·蜀书·先主传》。它并非陈寿本人的观点,而是他记录下来的,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刘备,在白帝城托孤之时,于其《遗诏》中告诫儿子刘禅的话。

所以,作者是陈寿,但话是刘备说的。

这八个字,我总觉得,是中国历史上所有“临终遗言”里,分量最重的一句之一。它不像某些帝王那样,还在算计着死后的权力布局,也不像文人骚客,感怀着生命的短暂。这八个字,沉甸甸的,是从一个英雄末路的肺腑里,一个父亲对即将执掌天下的儿子的最后嘱托里,一个几乎败光了家底的创业者,留给继承人的血泪教训里,一个字一个字抠出来的。

它不是什么高头讲章。

你想想看那个画面:白帝城,长江水湍急依旧,但帐中的刘备,生命之火却已是风中残烛。夷陵之战的大败,几乎烧光了他半生积累的精锐和心气。他面对的,是一个资质平平,甚至可能有些“扶不起”的儿子刘禅,和一旁虎视眈眈,不知是忠是奸的托孤重臣诸葛亮。

在那种极度虚弱、猜忌、担忧与不甘交织的复杂情境下,他能说什么?

他没有长篇大论地传授什么权谋之术,没有手把手地教他怎么去制衡大臣,怎么去杀伐决断。他只说了最根本,也最朴素的一句话:惟贤惟德,能服于人

只有依靠贤能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,才能真正让天下人信服。

这里的“服”字,用得太妙了。它不是“制”,不是“压”,不是靠武力、权势、金钱去强迫别人低头。那种“服”,是口服心不服,是阳奉阴违,是卧薪尝胆等着有朝一日把你掀翻。刘备所说的“服”,是一种心悦诚服,是一种“我愿意跟着你干”的向心力,是一种源自人格魅力的磁场。

这八个字,其实拆解开来看,是两层递进的逻辑。

首先是惟贤惟德

,是什么?是才能,是智慧,是本事。你得有能力,能解决问题,能看清局势,能带领大家走出困境,吃到饭。这是安身立命的根本。一个纯粹的老好人,没有“贤”的能力,在乱世里就是一块谁都可以吃的肉,他连自己都保不住,何谈让别人信服?

,又是什么?是品行,是底线,是价值观。是你这艘船的压舱石。你有天大的本事,但如果心术不正,自私自利,残忍暴虐,那你的“贤”就会变成一种更可怕的破坏力。人们会畏惧你,但绝不会信服你。就像曹操,能力盖世,但“宁我负人,毋人负我”的标签也永远贴在了他身上,让很多士人从心底里瞧不上他。

刘备特别强调,要“惟”,唯一的“惟”。意思就是,这两样东西,贤与德,是你安身立命、成就事业的唯一路径,是你的核心竞争力,是不可动摇的根本。其他的,都是术,是手段,是枝叶。

然后是第二层:能服于人

这是结果,是“惟贤惟德”之后,自然而然会发生的化学反应。

我们生活里其实处处都是这种例证。在一个公司里,真正能让下属心甘情愿加班、拼命的领导,往往不是那个最会画饼、最会搞办公室政治的,而是那个业务能力超强(贤),同时又懂得体恤下属、有担当、讲公平(德)的人。跟着他,有肉吃,心里也舒坦。大家服他,不是因为他的职位,而是因为他这个人。

反过来,一个靠着裙带关系上位,屁本事没有,还天天PUA员工,抢功劳甩黑锅的领导,就算他位高权重,底下人又有几个是真心“服”他的?大家不过是为了一份薪水,在演戏罢了。心里,早就把他骂了千百遍。一旦有机会,树倒猢狲散,跑得比谁都快。

刘备这一辈子,都在践行这八个字。他起家的时候,要什么没什么,屡战屡败,像个丧家之犬一样四处漂泊。但他为什么总能一次次地东山再起?为什么关羽、张飞、赵云、诸葛亮这些顶级人才,都死心塌地地跟着他这个“失败者”?

不就是因为他身上那股劲儿吗?

他摔孩子收买人心,有人说他虚伪。但他确实把百姓、把兄弟看得比自己的命还重。长坂坡,带着几十万百姓逃难,被人说成是妇人之仁。但他展现出的,恰恰是那个乱世里最稀缺的“德”。他三顾茅庐,放下汉中王的身段去请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,这既是求“贤”若渴,也是“德”的体现。

他用自己颠沛流离的一生,证明了惟贤惟德这条路,虽然走得慢,走得苦,但走得最稳,最能聚集人心。这股由“贤”与“德”交织而成的人格魅力,才是他对抗曹操“挟天子以令诸侯”的权术和孙权“江东基业”的资本的唯一法宝。

所以,在白帝城,在他生命最后的时刻,他把自己一生最宝贵的经验,也是最惨痛的教训,浓缩成了这八个字,传给了刘禅。他其实是在说:儿啊,爹没什么能留给你的了,兵败了,地盘也丢了。你没我这么会打仗,也没我这么会看人。但你记住,守住这份“贤德”的家业,用好诸葛亮这样的“贤”臣,守住你内心的“德”,天下的人心,就还是向着我们蜀汉的。

可惜,这八个字的分量,刘禅终究是没能完全扛住。

今天我们再读“惟贤惟德,能服于人”,它早就不再仅仅是一句古老的帝王遗训了。它像一面镜子,照着每一个渴望得到他人认可、希望成就一番事业的普通人。

你想让别人真正地“服”你吗?

那就别总想着走捷径,别总琢磨着那些上不了台面的“术”。先问问自己,你的“贤”够不够?你的专业能力、你的知识储备、你看待问题的眼光,是不是真的比别人强?再问问自己,你的“德”牢不牢?你待人是否真诚?做事是否公正?面对诱惑时,能否守住底线?

这很难。比学会一套话术,比搞定一个关系,要难得多。因为它需要的是日复一日的自我修炼,是“勿以恶小而为之,勿以善小而不为”的坚持。

但这又是最简单的路。因为这条路的终点,通向的是人心。而人心,是这个世界上最难得,也最强大的力量。

刘备在长江边上的最后一声叹息,其实喊给了千年后的我们每一个人听。

赞(0)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七点爱学 » 惟贤惟德,能服于人出自哪里,作者是谁

评论 抢沙发

评论前必须登录!

立即登录   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