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说《桂花雨》的主题是乡愁。没错,但只说乡愁,有点太笼统了。就像你说一道菜是“咸的”,虽然没说错,但完全没讲清楚它的味道层次。琦君这篇文章好就好在,它不是干巴巴地喊“我想家”,而是把这种感觉揉碎了,藏在气味里、味道里、和一个小女孩的记忆里。
要真正搞懂《桂花雨》,得把它拆开看。它的主题其实是几条线交织在一起的。
第一条线,也是最明显的一条,就是由“桂花”这个具体事物引发的感官记忆。
你看,人的记忆很奇怪,最牢固的往往不是画面,而是气味和味道。你可能忘了十年前某个下午的具体场景,但如果突然闻到当时空气中同样的味道,记忆会瞬间被激活。琦君就是抓住了这一点。她写的桂花,不是植物图鉴里的那种,不是光写它好看。她写的是气味,是味道。
文章里写,“全年,整个村子都沉浸在桂花的香气里”。这不是一句简单的描述,这是一个环境的包裹。当她还是个孩子的时候,这种香味是她生活的背景音,无处不在,所以她可能并没觉得多特别。可一旦离开家乡,这种气味就消失了。当她在杭州再闻到桂花香时,大脑立刻就会做一个连接:“啊,这是家乡的味道。”
这个连接一旦建立,乡愁就来了。所以,桂花在这里不是一个简单的植物,它是一个开关,一个启动记忆的按钮。而且这个记忆是全方位的。不只是闻,还有“摇花乐”。小孩子拿着竹竿去打桂花,那“淅淅沥沥”落下来的不是花,是童年的快乐。这个动作,这个声音,这个画面,都是记忆的一部分。
然后是味觉。摇下来的桂花要做什么?做桂花糕,泡桂花茶。文章里提到母亲把桂花“装在罐里,埋在地下”,然后做成各种吃食。这就厉害了,乡愁从一种缥缈的情绪,变成了可以吃进嘴里的具体味道。这种刻在味蕾上的记忆,比什么都顽固。很多年后,琦君可能吃过更精致的糕点,喝过更名贵的茶,但都比不上小时候院子里那棵桂花树做出来的味道。
为什么?因为那里面有家的味道,有妈妈的味道。这就引出了第二条,也是更深的一条线。
第二条线,乡愁的内核,是对母亲的思念和对童年温暖家庭氛围的怀恋。
如果你再仔细读一遍,会发现整篇文章里,母亲的形象贯穿始终。桂花的所有记忆,都和母亲牢牢绑在一起。是谁教她“摇桂花”?是母亲。是谁把桂花做成好吃的?是母亲。是谁告诉她“这里的桂花再香,也比不了家乡院子里的金桂”?还是母亲。
母亲说的这句话,是全文的文眼。表面上是在比较两种桂花,实际上是在表达一种情感:无论外面的世界多好,都无法替代家乡的独一无二。这种情感,作者长大后也完全继承了。所以当她在杭州赏桂花时,心里想的,其实就是母亲当年的那句话。她怀念的,不仅是家乡的桂花,更是那个在桂花树下教导她、陪伴她的母亲。
文章里有一个细节,母亲说:“只要不做坏事,心里干干净净的,无论到哪里,都是香的。”这话表面上是讲做人的道理,但放在桂花这个背景下,就有了更深的含义。桂花的“香”,和做人的“香”,在这里被母亲联系到了一起。这是一种家教,一种价值观的传承。所以作者怀念的,还包括母亲给予她的精神财富。
还有“人人有花戴,大家都有份儿”的分享精神。母亲把桂-花分给邻居,这不仅仅是分享食物,更是一种淳朴、和睦的邻里关系。这种关系,在后来的城市生活中可能很难再找到了。所以,当琦君思念桂花雨时,她思念的是那个充满人情味的、温暖的、安全的童年世界。而这个世界的中心,就是她的母亲。
所以你看,乡愁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。琦君的乡愁,具体到了桂花的香气、桂花糕的味道、摇桂花时的笑声、以及母亲的一言一行。没有了母亲这个角色,这篇《桂花雨》就会失去一半的深度,只会变成一篇普通的怀旧散文。
第三条线,是对一去不复返的时光的伤感。
文章的标题叫《桂花雨》,这个“雨”字用得特别好。它既是写实,写桂花纷纷落下的样子,像下雨一样。同时,它也是一种意象。雨,总带有一点点伤感和惆怅。
桂花盛开的时间很短,桂花雨更是一瞬间的美丽。这就像作者的童年,快乐、美好,但一晃就过去了,再也回不来。文章的字里行间,虽然写的是快乐的童年趣事,但叙述的语气是来自一个成年人的。成年人回头看童年,总会带有一种“当时只道是寻常”的感慨。
她写“摇花乐”,写得越是快乐,读者越能感受到她现在已经没有这种“乐”了。她把桂花糕的味道写得越是香甜,读者越能体会到她现在尝不到这种味道的失落。这种快乐与失落的对比,贯穿全文。
所以,这篇文章的情感基调是复杂的。它不是纯粹的甜,也不是纯粹的苦。它是在甜蜜的回忆里,品尝出一丝苦涩的思念;在对现实的失落里,又从回忆中找到一丝慰藉。就像我们自己,偶尔翻到一张老照片,照片里的自己笑得很开心,你看照片的时候也会跟着笑,但笑着笑着,可能眼眶就湿了。因为你知道,那个瞬间,那些人,那个场景,永远定格在那里了,你再也回不去了。《桂花雨》带给人的就是这种感觉。
总结一下,要概括《桂花雨》的主题,不能只说“乡愁”两个字。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:
这篇文章以“桂花”为线索,通过对童年时节摇桂花、吃桂花糕等生活片段的感官回忆,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思念。但这种思念的核心,并非仅仅针对地理上的故乡,而是指向以母亲为中心的、温暖的童年家庭生活,以及那种淳朴的人情之美。同时,字里行间也流露着对时光流逝、美好不再的淡淡伤感。它是一曲交织着甜蜜回忆与现实失落的怀旧之歌。
评论前必须登录!
立即登录 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