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好学习
天天向上

孟浩然写宿建德江时的背景

很多人都读过《宿建德江》这首诗,“移舟泊烟渚,日暮客愁新。野旷天低树,江清月近人。” 学校老师一般会说,这写的是诗人在旅途中的孤单和愁绪。这个解释没错,但太浅了。它没有告诉你,孟浩然为什么会那么愁,他的“愁”到底是什么。

这首诗的背后,藏着一个中年男人梦想破碎的故事。

要搞懂这首诗,我们得先知道孟浩然是个什么样的人。他不是李白那种天才少年,也不是杜甫那种忧国忧民的“诗圣”。孟浩然更像我们身边那种有才华、有点清高,但一辈子运气都不太好的老实人。

他一辈子最大的心愿,就是当官。在唐代,读书人最好的出路就是“学而优则仕”,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体制,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。这不只是为了钱和地位,更是一种社会认同和自我实现的标志。孟浩然也是这么想的。他年轻时在老家鹿门山隐居读书,一边耕田,一边写诗,名气越来越大。但他心里等的,一直是个机会,一个能去首都长安施展才华的机会。

他等啊等,一直等到快四十岁。

四十岁,在古代已经是不小的年纪了。他终于下定决心,离开老家湖北襄阳,前往长安。这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求职之旅。他满怀希望,觉得自己诗写得这么好,名气也不小,王维、张九龄这些大咖都是他的朋友,进个体制内应该问题不大。

但是,现实给了他一记重拳。

他在长安待了好几年,结果一事无成。关于他为什么失败,有个流传很广的故事。有一次,他跟好友王维在办公室聊天,正好唐玄宗来了。王维就向皇帝推荐了孟浩然。唐玄宗让他现场朗诵一首自己的得意之作。机会来了,对吧?

结果孟浩然选了一首《岁暮归南山》,里面有两句是:“不才明主弃,多病故人疏。” 这话什么意思?就是说“我没什么才华,被英明的君主抛弃了;身体又不好,老朋友也渐渐疏远了。”

这话听着谦虚,其实是在发牢骚。唐玄宗一听就不高兴了,直接说:“你自己不来找工作,我可没抛弃你,你凭什么污蔑我?” 就这样,孟浩oran当场把自己的前途给聊没了。

这个故事的真假有争议,但它很精准地反映了孟浩然的性格:有才,但情商不高,不懂得在关键时刻包装自己,说话太直,不适合官场。说白了,他是个优秀的诗人,但不是个合格的求职者。

在长安处处碰壁后,心灰意冷的孟浩然决定离开。他没有直接回老家,而是选择南下吴越,也就是今天的江浙一带游历。

《宿建德江》这首诗,就是在他离开长安,南下途中写的。

现在,我们再回过头看这首诗,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。

“移舟泊烟渚”,船停在了一个烟雾缭绕的小洲上。这不只是写景。你想想他当时的心情:梦想破碎,前途渺茫,就像这艘漫无目的的小船,只能随便找个地方停靠。周围的“烟渚”,也像他看不清的未来,一片迷茫。他不知道下一步该去哪,人生该怎么办。

“日暮客愁新”,傍晚时分,旅人的愁绪又涌了上来。这里的“新”字,用得特别好。他的愁不是今天才有的,为了当官这个梦想,他愁了几十年了。但今天这种愁,是一种全新的、更刺骨的愁。以前的愁,是怀才不遇的愁,但至少还有希望。现在的愁,是希望彻底破灭后的绝望。那种梦想被现实打碎后,不得不接受失败的痛苦,是“新”的,是刚刚发生的。

天色一暗下来,人就容易胡思乱想。白天还能看看风景,分散注意力。到了晚上,船停了,四周静悄悄,那种失败感、孤独感、挫败感就全都冒出来了,压得他喘不过气。

“野旷天低树”,这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。站在船头,放眼望去,原野空旷无垠,远方的天际线,看起来比岸边的树还要低。这是一种视觉上的错觉,但更是孟浩然心理状态的投射。

当一个人感到渺小、无助的时候,他会觉得周围的环境特别巨大,特别有压迫感。“野旷”突出了他个人的孤独和渺小。而“天低树”,则是一种强烈的压抑感。在古代,“天”常常代指皇帝、朝廷。现在,天竟然比树还低,这暗示着在他心里,朝廷、仕途这条路,已经彻底没指望了,那种高高在上的理想,现在被贬低到了尘埃里。整个世界都像一个盖子,沉重地压在他身上。

“江清月近人”,江水清澈见底,天上的月亮倒映在水里,显得离人特别近。江水清澈,也意味着他把自己的处境看得清清楚楚,再也没有幻想了。月亮,在中国文化里,常常代表着故乡、思念和孤独。此时此刻,只有这轮冰冷的月亮,是他唯一的伴侣。它离得“近”,不是温暖的靠近,而是那种“天地虽大,只有你我”的孤寂。月亮越明亮,越反衬出他内心的凄凉。

所以你看,这首诗哪里只是简单的旅途愁绪?

它是一个四十岁的男人,在他人生的十字路口,对自己前半生的一次痛苦总结。他带着几十年的期望去长安,最后带着满身的失望离开。这首诗里的每一个字,都浸透着他理想的破灭、前途的迷茫和深刻的孤独。

这首诗之所以能流传千古,就是因为它写出了一个非常普遍的人生困境:当你为一个目标奋斗了半辈子,最后却发现此路不通时,那种巨大的失落感。孟浩然把这种复杂、抽象的情绪,用最简单、最直接的画面表达了出来。一艘船,一片江,一轮月,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内心世界。

他后来的人生,也印证了这次失败带给他的影响。他回到了家乡,彻底放弃了当官的念头,成了一名真正的隐士,把余生都投入到了山水田园诗的创作中。可以说,是长安的失败,成就了诗人孟浩然。但对于孟浩然自己来说,这可能是一辈子的遗憾。

下次再读“野旷天低树,江清月近人”时,你可以想象一下那个画面:一个不再年轻的诗人,独自站在一艘小船上,望着建德江冰冷的江水和天上的月亮,心里想着自己刚刚破碎的长安梦。这首诗的重量,就一下子出来了。

赞(0)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七点爱学 » 孟浩然写宿建德江时的背景

评论 抢沙发

评论前必须登录!

立即登录   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