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好学习
天天向上

ui设计要学些什么

很多人问,做UI设计到底要学什么。网上课程和文章一大堆,列出来的软件和理论能吓跑一半的人。其实没那么复杂,咱们把这事儿掰开揉碎了讲,你就知道从哪儿下手了。

首先,你要把工具学会。这是基本功,就像厨师得会用刀。UI设计现在最主流的工具是Figma。别去纠结学Sketch还是Adobe XD了,现在大部分公司,特别是互联网公司,都在用Figma。为什么?因为它在浏览器里就能用,团队协作太方便了。设计师做完图,直接把链接丢给产品经理和开发,大家就能在上面评论、看标注,效率很高。

学Figma,不是说把每个按钮的功能都背下来。你要学的是它背后那套工作方法。比如Auto Layout(自动布局),这个东西一定要吃透。它能让你做的界面像搭积木一样,改一个地方,其他地方能自动适应。举个例子,你设计一个按钮,里面有图标和文字。如果文字从“登录”变成“使用微信登录”,按钮长度需要变化。用Auto Layout,你改了文字,按钮的宽度就自动被撑开,你不用手动去拖。一开始可能觉得麻烦,但当你做一个复杂的界面,里面有几十个这种组件时,你改一个地方,整个页面都整整齐齐,那个时候你就知道它的好了。

另一个是Component(组件)。你要把界面里重复出现的东西,比如按钮、输入框、导航栏,都做成组件。这样做的好处是,假如你要改所有按钮的颜色,你只需要改一个主组件,整个文件里几百个按钮就都跟着变了。这才是专业的工作流,不是一个一个手动改。这就是区分新手和有经验设计师的地方。

除了Figma,你还需要会一点Photoshop(PS)和Illustrator(AI)。注意,是“会一点”。千万别搞错了,现在没人用PS来画整个界面了,那都是十年前的搞法。PS主要用来处理图片,比如抠图、调色、做一些合成效果。AI主要是用来画图标或者插画。因为AI是矢量软件,画出来的东西可以无限放大而不失真,做图标最合适。你的工作流程通常是:在AI里画好图标,在PS里处理好图片,然后把这些素材导入到Figma里,开始做界面布局和设计。

工具说完了,接下来是更重要的东西:设计理论。工具只是你的手,理论才是你的脑子。没有理论支撑,你做出来的东西就是瞎画,不好看,也不好用。

第一,版式布局。说白了,就是把一堆东西在屏幕上放得整齐、舒服。这里面最实用的一个原则,是栅格系统。你可以简单理解为在画面上打上看不见的格子,然后把所有元素都对齐到这些格子里。这样做出来的界面,天生就有一种秩序感,不会乱。现在最常用的是8点栅格,意思是你的设计里,所有元素的尺寸、间距,都应该是8的倍数,比如16px、24px、32px。你打开手机里的任何一个成熟App,去量一下它们的间距,基本都是遵循这个规则的。这能保证视觉上的一致性和专业性。

第二,字体排印。这绝对不是选个好看的字体就完事了。字体是信息传达的骨架。你要考虑几个点:可读性、层级关系。可读性是底线,用户看你的字得不费劲。所以那些花里胡哨的字体,大部分情况都不能用在正文里。层级关系指的是,你要用字号大小、粗细、颜色,明确告诉用户,什么是标题,什么是小标题,什么是正文,什么是辅助信息。用户一眼扫过去,就能知道重点在哪,阅读逻辑是清晰的。一个App的质感好不好,字体排印占了至少一半的原因。

第三,色彩搭配。新手最容易在颜色上翻车,用得太花,或者太脏。别凭感觉去选颜色。先学点基础的色彩理论,比如色轮、对比色、邻近色。一个界面里,主色不要超过两种,再加上一个强调色(比如用于按钮、提醒),以及黑白灰作为中性色,基本就够了。另外,颜色有一个极其重要的作用,就是功能性。比如,红色通常代表错误或警告,绿色代表成功,灰色代表不可点击。这些都是用户已经习惯的心理认知,你不能乱用。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是颜色的对比度,特别是文字颜色和背景色。对比度不够,视力不好的人就看不清了。这叫“无障碍设计”,是专业设计师必须考虑的。

把上面这些硬技能掌握了,你就算入门了。但想成为一个好的UI设计师,光会画图还不够,你还得学着去思考。

你需要懂一点用户体验(UX)的知识。UI(用户界面)是UX(用户体验)的一部分。UI负责产品长得好不好看,UX负责产品用起来爽不爽。你不能脱离UX去谈UI。比如,你在设计一个注册流程,你得去想,这个流程是不是足够简单?用户会不会在这里遇到困难?是先让用户输入手机号,还是先让他设置密码?这些问题会直接影响你的界面设计。所以,你需要学习怎么画用户流程图,怎么分析用户需求。你设计的每一个按钮,每一个界面,都不是为了好看,而是为了帮助用户解决一个问题。

然后是工作流程。一个项目不是上来就画高保真效果图的。专业流程一般是这样的:先是画线框图(Wireframe),就是用最简单的黑白灰方块和线条,把界面的结构和信息布局定下来。这个阶段我们完全不考虑颜色、字体这些细节,只关注功能和流程对不对。因为线框图修改成本最低,用笔和纸都能画。等线框图确定了,再开始做视觉设计,也就是我们前面说的那些上色、加图标、排版的工作。最后,很多时候还需要做一个可交互的原型(Prototype),就是把一张张静态的图连起来,模拟真实App的点击跳转效果,这样可以更直观地感受流程,也能用来给用户做测试。

最后,怎么去练习和提升?

第一,临摹。但不是像素级地抄袭。找一些你觉得设计得很好的App,比如Airbnb、Spotify,试着把它一模一样地画出来。这个过程能让你强制去思考,它的间距为什么是这样?它为什么用这个字号?它的颜色是怎么搭配的?临摹是学习高手设计规范最快的方法。

第二,重新设计。找一些你觉得不好用的App,或者老旧的网站,尝试用你学到的知识去给它做个“整容”。但关键不是把它改得更酷炫,而是你要能说出你为什么要这么改。比如,“我把原来的小图标和文字按钮,改成了更大的纯文字按钮,因为这个App的目标用户是老年人,他们对图标不敏感,而且视力不好,大一点的字更容易点击。”这种带有思考过程的练习,是你作品集里最有价值的东西。

第三,建立自己的作品集。作品集不是你画的漂亮图标的集合,而是你解决问题能力的证明。一个好的作品集项目,应该包含:项目背景(这是个什么产品,要解决什么问题)、你的设计过程(线框图、不同的视觉方案)、最终设计稿,以及最重要的,你的设计思考(你为什么这么设计)。能把这个逻辑讲清楚,比你放十张漂亮的飞机稿(没有真实需求的设计练习)要有用得多。

学UI设计是一个持续的过程,工具和潮流一直在变,但底层的设计原则、对用户的理解、解决问题的逻辑,这些是不变的。把基础打扎实,然后不断地看,不断地想,不断地画,就行了。

赞(0)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七点爱学 » ui设计要学些什么

评论 抢沙发

评论前必须登录!

立即登录   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