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最近总在想一个问题,我们现在写东西,到底是为了什么?不管是写工作报告、公众号文章,还是发个朋友圈,好像都越来越卷,越来越复杂。大家拼命用各种高级词汇、时髦黑话,好像不这样就不够专业,不够深刻。结果呢?结果就是人人都看不懂,或者看懂了也觉得累。
这时候,我就总会想起白居易。对,就是那个一千多年前的唐朝诗人。我觉得,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、废话连篇的时代,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拜白居易为师,学学他写诗的态度。这不只是学写诗,更是学怎么沟通,怎么做人。
第一个要学的,就是他说人话。
白居易最有名的一个标签就是“老妪能解”。什么意思?就是他写完一首诗,会先念给不识字的老太太听。如果老太太听懂了,这首诗就算过关了。如果听不懂,他就回去改,改到老太太能听懂为止。
你可能会觉得,这不就是大白话吗?太简单了吧,没水平。其实这才是最难的。把一个复杂的事情,用最简单的语言说清楚,这需要你对这件事有彻底的理解。你看那些半桶水的人,才最喜欢用各种术语和复杂的句式来包装自己,因为他们心里虚。
举个例子,《长恨歌》够有名了吧,写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。里面很多句子,根本不需要任何注解,你一听就懂。“天长地久有时尽,此恨绵绵无绝期。”你看,多直接,多有力量。他不用复杂的典故,不用生僻的字,就把那种跨越生死的巨大悲痛给写出来了。
再看他的《卖炭翁》。“卖炭翁,伐薪烧炭南山中。满面尘灰烟火色,两鬓苍苍十指黑。” 这就是电影镜头。一个老头,在终南山里砍柴烧炭,脸上全是灰,头发白了,十个指头都是黑的。四句话,一个活生生的人就站在你面前了。这比你用一堆形容词,比如“勤劳的”、“艰辛的”、“饱经风霜的”,要具体得多,也有力得多。
我们现在写东西,可以学学这个。下次你写完一段话,自己先读一遍,问问自己:我这是在说人话吗?如果我把这段话发给我妈,她能看懂吗?如果答案是否定的,那就删掉那些不必要的修饰词,拆分那些长句子,用最直接的词语表达你的核心意思。
比如,你写报告,不要写“我们致力于通过构建多维度赋能体系来优化用户心智模型”,你就直接说“我们要用几种不同的方法,让用户更容易理解和使用我们的产品”。你看,意思没变,但是沟通效率高太多了。
第二个要学的,是他写的东西有根。
白居易有个很重要的文学主张,叫“文章合为时而著,歌诗合为事而作”。翻译过来就是,写文章是为了反映时代,写诗是为了记录事件。他的诗,不是无病呻吟,不是飘在天上的云。他的脚是踩在泥土里的。
他看到苛捐杂税逼得农民活不下去,就写《观刈麦》:“吏禄三百石,岁晏有余粮。念此私自愧,尽日不能忘。”意思是,我一个当官的,拿着俸禄,年底还有余粮,看到农民这么辛苦,我心里真不是滋味,一整天都忘不了。他不是站在高处同情,而是把自己放进去,感到羞愧。
他看到宫里的妃子,衣服多得穿不完,而外面百姓却在挨饿受冻,就写《轻肥》:“是岁江南旱,衢州人食人。”同一年江南大旱,衢州都出现了人吃人的惨剧。他把宫廷的奢华和民间的惨状放在一起,这种对比本身就是最强烈的批判。
这对我们有什么启发?就是你写的东西,要有具体的内容,要和你身边的世界发生关联。不要总是谈一些空泛的、抽象的概念。
如果你是个美食博主,你就别光说“这道菜口感层次丰富”。你就具体写,第一口是脆的,然后是软糯的,最后有一点点辣味留在舌尖上。把真实的体验写出来。
如果你是写职场心得,你就别光说“要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”。你就讲一个具体的故事,比如你是怎么通过学习一个新软件,解决了一个长期困扰团队的问题的。这个过程里你遇到了什么困难,怎么解决的。这比一百句空洞的口号都有用。
你的文字要有“事”,要有细节,要有你自己的观察和思考。这样的内容才站得住脚,才能真正打动人。因为读者能感觉到,你不是在复制粘贴,你是在分享真实的东西。
第三个要学的,是他不装。他写自己的真实情感。
很多人以为白居易就是个忧国忧民的“愤青”,其实不是。他也是个活生生的人,有自己的喜怒哀乐,而且他从不掩饰。他被贬官,心情不好,就写“同是天涯沦落人,相逢何必曾相识”。他和好朋友元稹分开,想念对方,就写“夜深知雪重,时闻折竹声”。你看,下雪了,夜很深,竹子被雪压断的声音都能听见。他没有直接说“我想你”,但是那种安静环境下的孤独和思念,一下子就出来了。
他还写自己老了,身体不好了。“眼涩夜先卧,头慵朝未梳。”眼睛干涩,晚上就早早睡了;头脑昏沉,早上起来连头都懒得梳。这种衰老的无力感,写得太真实了。他甚至会写自己生活里的小确幸,比如“绿蚁新醅酒,红泥小火炉。晚来天欲雪,能饮一杯无?” 天快下雪了,我刚酿了新酒,炉子也生好了,你要不要来喝一杯?这种朋友间的邀约,一千多年后读起来,还是觉得那么温暖。
他把自己当成一个普通人来写,有脆弱,有烦恼,也有小快乐。这种真实感,是他的诗能够跨越时空,和我们这些后人产生共鸣的关键。
反观我们现在,很多人在社交媒体上,总想展示一个完美的自己。工作顺利,生活精彩,情绪稳定。但我们都知道,真实的生活不是这样的。偶尔展示一下自己的困惑、挣扎,或者分享一个很小但很真实的快乐,反而更能拉近你和别人的距离。
所以,学白居易,就是学着更诚实地面对自己和读者。写你真正相信的东西,写你真正感受到的东西。不用怕自己不够深刻,不够高级。真实本身,就是最强大的力量。
总结一下,远师白居易,其实就是学三件事:
第一,说人话。用最简单、最清晰的语言,把事情讲明白。
第二,有根基。让你写的东西和真实的世界连接,有具体的事实和细节做支撑。
第三,做真人。不伪装,诚实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感。
这三点,看起来是写作方法,但其实是一种人生态度。在一个越来越复杂和浮夸的世界里,选择简单、真实和诚恳,本身就是一种了不起的能力。这可能就是为什么,我们今天读白居易,依然觉得他那么亲切,那么有力量。因为他告诉我们,最好的沟通,永远是真诚的。
评论前必须登录!
立即登录 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