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好学习
天天向上

2025国考《行测》知识点:因果关系速解主旨概括题

刷题刷多了,你会发现行测主旨概括题里,有一种关系特别爱考,就是因果关系。说白了,就是文段里讲了一堆“因为什么”,然后得出一个“所以什么”的结论。这种题,只要你把方法摸透了,做起来速度能快一大截,而且准得吓人。

咱们今天就把这事儿聊透。

一、先搞明白什么是因果关系,它长什么样?

很简单,就是A导致了B。文段里会给你一些信号词。看到这些词,你脑子里就得马上亮起灯,告诉自己:因果关系来了,重点在后面。

常见的信号词有这么几类:

  1. 直接告诉你“结果”的词: 因此、所以、因而、可见、看来、据此、总而言之、正因如此。这些词一出来,基本就是明示你了,它后面的句子,就是作者想说的重点。

  2. 引出“原因”的词: 因为、由于、鉴于、缘于。这些词后面的内容,是用来铺垫的,是背景板,不是主角。

  3. 表示“导致”的动词: 导致、致使、使得、造成、带来。这些词前面是原因,后面是结果。重点还是在结果上。

举个最简单的例子:“因为昨晚没睡好,所以我今天上班没精神。” 这句话的重点是啥?肯定不是“昨晚没睡好”,而是“我今天上班没精神”。你跟老板请假,也是说你今天没精神,而不是去详细描述你昨晚怎么失眠的。

这就是因果关系题的核心逻辑:结果比原因更重要。 作者花那么多篇幅去解释原因,就是为了让你信服他得出的那个结果。结果,才是他的观点,他的结论,也就是文段的主旨。

二、实战怎么操作?三步走,快准狠。

咱们拿个具体的思路来走一遍。

第一步:找信号词,定位因果关系。

读题的时候,眼睛要尖。不是让你逐字逐句去精读,而是快速扫描。看到上面说的那些“因此”、“所以”、“导致”之类的词,马上用笔圈出来。这能帮你瞬间锁定文段的结构。

第二-步:分清“因”和“果”,把重点放在“果”上。

圈出信号词后,你自然就能分清哪部分是原因,哪部分是结果。比如,“由于A,因此B”,那A就是原因,B就是结果。这时候,你就把注意力百分之百地集中在B这句话上。A那部分的内容,大致看一下,知道是讲啥的就行,不用深究。

第三步:对比选项,找“结果”的同义转述。

行测的正确选项,很少会原封不动地照搬原文。它最喜欢干的事,就是“同义转述”,也就是换个说法,但意思不变。

所以,你就要拿着你找到的那个“结果”句,去跟四个选项做比对。哪个选项的意思跟“结果”句最接近,哪个就是答案。

咱们来看个实际的例子,这是我自己编的,但道理跟真题一模一样:

【例题1】
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,大量人口涌入城市,对公共交通系统造成了巨大压力。地铁、公交常常人满为患,居民出行体验下降。因此,发展智能交通系统,通过大数据分析优化线路、调度车辆,成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必要手段。

问:这段文字主要想说明什么?

A. 城市化进程加速带来了人口问题。
B. 现有公共交通系统已不堪重负。
C. 发展智能交通系统对缓解拥堵很重要。
D. 大数据分析是智能交通的核心技术。

来,跟着上面的三步走:

  1. 找信号词: 一眼就看到“因此”这个词。
  2. 分清因果: “因此”前面说的,都是原因(城市化、人口多、交通压力大)。“因此”后面说的,是结果(发展智能交通系统是必要手段)。好了,重点就是“发展智能交通系统是必要手段”。
  3. 对比选项:
    • A选项说的是人口问题,这是原因的一部分,不是结果。排除。
    • B选项说的是交通不堪重负,这也是原因的一部分。排除。
    • C选项说“发展智能交通系统对缓解拥堵很重要”,这不就是“是必要手段”的同义转述吗?保留。
    • D选项说的是大数据技术,这是智能交通系统里面的一个具体细节,太片面了,不是文段的重点。排除。

最后,答案就是C。你看,整个过程清晰明了,根本不用纠结。

三、注意一个“小陷阱”:倒装的因果

出题人有时候会不按套路出牌,他会把因果关系倒过来放。最典型的结构就是:“……之所以……,是因为……”。

比如:“他今天之所以迟到,是因为早上堵车了。”

你觉得这句话的重点是“迟到”这个结果,还是“堵车”这个原因?

你想想,在日常对话里,如果有人这么说,他其实是想强调和解释“堵车”这个原因。结果“迟到”已经是一个既定事实了,不需要再强调了。

所以,记住这个特殊规则:在“之所以……是因为……”这种句式里,重点在“是因为”后面的原因部分。

这算是因果关系里的一个特例,但考的频率不低。遇到了别慌,把它当成一个特殊的知识点记住就行。

咱们也来看个例子:

【例题2】
传统手工艺品在现代社会面临市场萎缩的困境。这些产品之所以难以吸引年轻消费者,一个关键的原因在于其设计陈旧,未能与现代审美接轨。许多传承人固守传统,不愿意在设计上进行创新。

问:这段文字意在强调什么?

A. 传统手工艺品市场正在萎缩。
B. 年轻消费者是手工艺品的主要市场。
C. 传统手工艺品需要进行设计创新。
D. 许多手工艺传承人思想保守。

分析一下:

  1. 找信号词: 看到了“之所以……原因在于……”。这就是我上面说的倒装因果结构。
  2. 分清因果,但重点在“因”: “之所以”后面是结果(难以吸引年轻人)。“原因在于”后面是原因(设计陈旧,未能与现代审美接轨)。根据我们的特殊规则,重点在原因上。
  3. 对比选项:
    • A选项是背景,是现象,但不是文段想强调的原因。
    • B选项文段没提,属于无中生有。
    • C选项说“需要进行设计创新”,这正好是针对“设计陈旧”这个问题提出的对策,是原因部分的引申和总结。非常符合。
    • D选项“传承人思想保守”,这也是原因的一部分,但C选项“需要设计创新”是基于这个原因提出的解决方向,立意更高一层,也更贴近主旨。文段指出问题,往往是为了解决问题。

所以,这道题选C最合适。

四、最后再唠叨几句

这个方法不是万能的,但它能帮你解决行测主旨题里的一大类题目。你把它用熟了,至少能保证这部分的分数稳稳拿到。

怎么练?

很简单,你去做真题,专门找带有“因此”、“所以”、“因为”这些词的题目,强制自己用“三步法”去解。做个十几二十道,感觉就来了。你会发现,出题人的套路来来回回就那么几种。

总结一下今天的核心:
1. 正向因果(因为A,所以B),重点在“所以B”。
2. 倒装因果(B之所以如此,是因为A),重点在“因为A”。

把这两条规则刻在脑子里。下次再碰到这种题,直接定位关键词,找到重点句,然后去选项里找它的“双胞胎兄弟”(同义转述)。这样一来,既节省了你反复阅读、纠结的时间,又大大提高了正确率。这笔买卖,划算。

赞(0)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七点爱学 » 2025国考《行测》知识点:因果关系速解主旨概括题

评论 抢沙发

评论前必须登录!

立即登录   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