咱们平时拿到手的工资,已经是被扣过五险一金和个税的了。很多人对五险一金还算熟悉,但个税到底是怎么扣的,特别是那个“起征点”,说起来就有点模糊。其实搞懂这个,能让你对自己的收入有更清晰的认识。
一、个税起征点到底是多少?
首先说清楚,现在没有“起征点”这个官方说法了,更准确的叫法是“基本减除费用”。不过大家叫习惯了,意思都懂。这个数额目前是每月5000元,或者说每年6万元。
简单一句话:如果你的月收入(扣除五险一金后)不到5000块,那就不用交个税。 超过5000块的部分,才需要开始计算交税。 别小看这点,这可是国家为了减轻大家负担,让咱老百姓多点可支配收入的实在政策。
二、个税到底怎么算?
知道起征点只是第一步,具体怎么算才是关键。个税的计算稍微有点绕,因为它用的是“累计预扣法”。这个方法听起来复杂,但拆开来看就几步,跟着我走一遍就明白了。
计算公式长这样:
应纳税所得额 = 累计收入 – 累计免税收入 – 累计基本减除费用(每月5000元) – 累计专项扣除(就是五险一金) – 累计专项附加扣除 – 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
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 = (累计应纳税所得额 × 预扣率 – 速算扣除数) – 累计减免税额 – 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
我知道,看到公式头就大了。别急,咱们用一个具体的例子把它说清楚。
举个例子:小张的个税计算过程
假设小张在一家公司上班,2025年每月工资20000元,每月需要缴纳的五险一金(专项扣除)共2500元。同时,他还有一项住房贷款利息的专项附加扣除,每月1000元。我们来看看他每个月要交多少税。
1月份:
累计收入: 20000元
累计基本减除费用: 5000元
累计专项扣除(五险一金): 2500元
累计专项附加扣除: 1000元
应纳税所得额: 20000 – 5000 – 2500 – 1000 = 11500元
现在,我们需要查一下《个人所得税预扣率表》。这个表是根据你的应纳税所得额来确定税率的。
| 级数 | 累计应纳税所得额 | 预扣率(%) | 速算扣除数 |
|---|---|---|---|
| 1 | 不超过36,000元的 | 3 | 0 |
| 2 | 超过36,000元至144,000元的部分 | 10 | 2520 |
| 3 | 超过144,000元至300,000元的部分 | 20 | 16920 |
| 4 | 超过300,000元至420,000元的部分 | 25 | 31920 |
| 5 | 超过420,000元至660,000元的部分 | 30 | 52920 |
| 6 | 超过660,000元至960,000元的部分 | 35 | 85920 |
| 7 | 超过960,000元的部分 | 45 | 181920 |
小张1月份的应纳税所得额是11500元,没超过36000元,所以适用第一档税率,3%。
1月应缴税额: 11500 × 3% – 0 = 345元
2月份:
累计收入: 20000 (1月) + 20000 (2月) = 40000元
累计基本减除费用: 5000 × 2 = 10000元
累计专项扣除: 2500 × 2 = 5000元
累计专项附加扣除: 1000 × 2 = 2000元
累计应纳税所得额: 40000 – 10000 – 5000 – 2000 = 23000元
23000元还是在第一档(不超过36000元),税率依然是3%。
截止2月底累计应缴税额: 23000 × 3% – 0 = 690元
2月当月应缴税额: 690 (累计) – 345 (1月已缴) = 345元
3月份和4月份:
你会发现,小张前几个月的税额都是一样的。因为他的累计应纳税所得额还在第一档税率范围内。
但是,到了4月份,情况就不一样了。
累计收入: 20000 × 4 = 80000元
累计基本减除费用: 5000 × 4 = 20000元
累计专项扣除: 2500 × 4 = 10000元
累计专项附加扣除: 1000 × 4 = 4000元
累计应纳税所得额: 80000 – 20000 – 10000 – 4000 = 46000元
46000元已经超过了36000元,进入了第二档税率(10%)。
截止4月底累计应缴税额: 46000 × 10% – 2520 = 2080元
4月当月应缴税额: 2080 (累计) – (345 × 3) (前三月已缴) = 1045元
看到没?这就是“累计预扣法”的特点,随着收入的累计,后面月份的税额可能会变高,因为你可能跳到了更高的税率档位。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感觉年底的工资扣税变多了,其实是因为全年的收入累计起来,适用税率变高了。
三、别忘了“专项附加扣除”
前面例子里提到了“专项附加扣除”,这个东西很重要,能实实在在地帮你省钱。这是国家给的一些税收优惠,符合条件就能在税前扣除。
目前总共有7项:
1. 子女教育: 每个子女每月可以扣除一定的额度。
2. 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: 家里有小宝宝的,每个婴幼儿每月也能扣除。
3. 继续教育: 如果你自己在读学历(学位)继续教育或者考一些职业资格证书,也可以享受扣除。
4. 大病医疗: 在一个纳税年度内,个人负担的医药费用超过1.5万元的部分,可以在规定限额内据实扣除。
5. 住房贷款利息: 首套住房贷款的利息支出,可以按月扣除。
6. 住房租金: 在主要工作城市没有自己房子而租房住的,可以根据城市标准进行扣除。
7. 赡养老人: 赡养60岁以上的老人可以享受扣除。
这些项目都需要自己在“个人所得税”APP上申报。每年年底,税务局会提醒你确认下一年度的专项附加扣除信息。 一定要记得去填,不然就白白损失了省税的机会。操作很简单,跟着APP里的提示一步步来就行。
四、年终奖怎么算税?
年终奖是一笔不小的收入,它的税收计算方式比较特殊。目前有一个优惠政策,就是可以选择单独计税,也可以选择并入当年的综合所得计税。
- 单独计税: 把你的年终奖总额除以12,得到的数额去对应上面提到的那个按月换算的税率表,找到税率和速算扣除数,然后用公式“年终奖收入 × 适用税率 – 速算扣除数”来计算。
- 并入综合所得: 就是把年终奖和你当年的工资合并到一起,再按照我们上面讲的累计预扣法来算税。
一般来说,如果你的工资收入不高,用并入综合所得的方式可能更划算。反之,如果工资已经很高,单独计税可能能让你适用更低的税率档位。具体哪种更优,可以在发放年终奖时自己计算一下,或者咨询公司的财务人员。需要注意的是,在一个纳税年度内,这个单独计税的优惠方法只能用一次。
搞清楚这些,你就能对自己的收入和税务情况有个底了。虽然计算过程看起来有点繁琐,但其实逻辑很清晰,就是根据你的总收入,减去各种可以扣除的项目,剩下的钱再根据税率表来交税。

七点爱学
评论前必须登录!
立即登录 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