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看了美剧,比如《犯罪心理》或者《心灵猎人》,就觉得心理侧写师这个职业特别酷。动动嘴皮子,看看案发现场,就能把凶手的身高、体重、婚恋状况说得八九不离十。于是就有人跑来问,心理侧写师怎么考?
实话实说,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会让你有点失望。
在中国,根本就没有一个叫做“心理侧写师”的独立职业资格考试。你不可能像考会计证或者教师资格证一样,通过一个全国统考,然后拿到一个“心理侧写师资格证”。不存在的。影视剧里的那种,一个人拿着档案,仅凭直觉和天才般的洞察力破案的形象,在现实中几乎找不到完全对应的岗位。
那是不是说中国就没有干这活儿的人了?也不是。
这门技术是真实存在的,但它不叫“心理侧写师”,而是作为一项专业技能,融合在公安系统内部的某些岗位里。承担这些职责的人,正式的称呼可能是“犯罪心理学专家”或者“刑侦技术人员”。他们的本职是警察,是公务员。
所以,问题的核心就变了。不该问“怎么考心理侧写师”,而应该问“怎么才能成为一名公安系统里会用犯罪心理画像技术的警察”。
这才是真正的路径。这条路很长,而且门槛很高。
第一步,也是最关键的一步:学历。
你必须有个好学历,而且专业要对口。首选的专业是犯罪心理学。国内开设这个专业的顶尖院校,就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。这里是培养高级警务人才的地方,它的犯罪学学院和心理学系是这个领域的权威。其次,一些重点政法类大学或者综合性大学的心理学专业,特别是应用心理学、司法心理学方向,也都是不错的选择。
记住,你的目标不是拿个普通大学的心理学文凭就行。因为你未来的竞争对手,都是这些顶尖院校的毕业生。你的专业知识必须非常扎实,不只是背几个理论,而是要真的懂变态心理学、人格心理学、社会心理学这些硬核知识。
第二步:考公。
这是绕不开的一道坎。你想进入公安系统,就必须通过公务员考试。通常有两条路。
一条是公安联考。这是专门针对公安院校应届毕业生的考试。如果你读的是公安大学或者各省的警官学院,毕业时就有资格参加联考。通过后,你会被分配到各地的公安机关。这条路相对来说,入警的概率更高一些。
另一条是国考或省考。社会上的普通高校毕业生,可以通过这个方式报考公安机关的职位。但是,这里有个关键点。你要找的不是那种普通的“警察”岗位,而是有专业限制的“技术岗”。比如,某省公安厅刑侦总队招人,职位描述里可能会写着“负责案件心理分析”、“行为分析支持”等,然后要求是“心理学硕士及以上学历”。这种岗位非常少,一个省一年可能就招一两个,甚至不招。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。
所以你看,根本不存在一个专门的“侧写师考试”。你考的,是成为警察的资格。而你的心理学专业背景,只是让你有机会在入警后,去接触到相关的工作。
第三步:进入刑侦部门并持续学习。
就算你成功考上了警察,专业也对口,也不意味着你立刻就能做“侧写师”。刚进去,你可能就是个普通的民警,需要从基层干起。你需要向单位证明你有这方面的能力和潜力。
真正的犯罪心理画像,是在实践中磨练出来的。你需要接触大量的真实卷宗,跟着老刑警、老专家学习。他们会教你怎么从勘验笔录、尸检报告、证人证言里,把那些看似无关的信息串联起来。
比如,一个案子,凶手在现场停留了很久,把现场清理得很干净。这说明什么?这可能说明他有反侦察意识,心理素质好,大概率是预谋作案,而且很可能不是第一次。再比如,凶器是现场随手拿的,还是自己特意带的?这反映了凶手的作案是冲动型还是计划型。
这些都不是靠灵感,而是靠经验和逻辑。侧写师的工作,百分之九十是枯燥的资料分析,只有百分之十是得出结论。你需要把几百页的卷宗翻来覆去地看,把不同案件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列出来,做大量的统计和比对。
成为一个合格的犯罪心理画像专家,没有十年的案件积累,基本是不可能的。李玫瑾教授为什么那么厉害?因为她研究了成千上万个真实案例。
除了这条主流路径,还有一条路,就是走学术路线。
你可以一路读到心理学博士,成为大学教授或研究员。顶尖的专家学者,有时候会被公安机关聘为顾问,对一些疑难案件提供智力支持。但这更像是一个外部专家的角色,而不是全职的办案人员。
最后,我们得聊聊做这个工作需要什么素质。
首先,是超强的逻辑思维能力。侧写不是猜,是推理。每一个结论,都必须有证据支撑。你需要能从一堆乱麻里理出线头。
其次,是丰富的知识储备。你不光要懂心理学,还要懂点法医学、社会学、刑事侦查学。你得知道一个伤口是怎么形成的,一个脚印能说明什么。
然后,是极强的心理承受能力。你要面对的是人性最阴暗、最残忍的一面。大量的凶杀案、性侵案卷宗,会对人的精神产生巨大的冲击。如果你自己心理不够强大,很容易出问题。很多人干不了这行,不是因为脑子不够用,是心受不了。
所以,如果你真的对这个领域有热情,请先放下对影视剧的幻想。把目标定得更具体一点:
1. 努力学习,考上一个好大学的心理学或犯罪学专业。
2. 在校期间,就把专业知识学透,多看相关的书籍和论文。
3. 做好打硬仗的准备,去考公安系统的公务员。
4. 保持耐心,接受入警后从基础工作做起的现实。
这条路不酷,甚至可以说很苦。它需要的是扎实的知识、严谨的逻辑和一颗强大的心脏,而不是天才的灵光一闪。
评论前必须登录!
立即登录 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