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好学习
天天向上

快速分解质因数诀窍

分解质因数。听起来像初中数学课的东西。但其实很有用。

比如你要算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或者最小公倍数,用它就很快。写程序的时候,有些算法问题也需要用到它。问题是,很多人觉得这个过程又慢又烦,特别是数字一大,就不知道从哪儿下手了。

我以前也觉得烦。后来做了一些编程题,被逼着找了些快一点的方法。这里说的不是那种需要超级计算机的加密算法,就是我们日常能遇到、笔和纸就能算出来的数字。

我们先从最基本的方法说起,就是短除法。这个方法最稳,不会出错,但效率不高。

举个例子,分解 360。

  1. 先用最小的质数 2 去除。360 ÷ 2 = 180。
  2. 180 还能被 2 整除,得 90。
  3. 90 还能被 2 整除,得 45。
  4. 45 不能被 2 整除了。那就试试下一个质数,3。45 ÷ 3 = 15。
  5. 15 还能被 3 整除,得 5。
  6. 5 本身就是质数了,结束。

所以,360 = 2 × 2 × 2 × 3 × 3 × 5,写成幂的形式就是 2³ × 3² × 5。

这个方法没问题,很扎实。但如果数字是 1764 呢?一步步用 2 去除,再用 3 去除,会有点慢。下面就是一些能让你快起来的诀窍。

第一个诀窍,也是最重要的:熟记一些基本整除规则。

这不是投机取巧,这是基本功。就像你学开车,总得先知道油门和刹车在哪。

  • 能被 2 整除的数:这个最简单,看个位数是不是 0, 2, 4, 6, 8。是就行。
  • 能被 3 整除的数:把这个数所有位上的数字加起来,如果加出来的和能被 3 整除,那这个数就能。比如 531,5 + 3 + 1 = 9。9 能被 3 整除,所以 531 肯定行。不信你算一下,531 ÷ 3 = 177。
  • 能被 5 整除的数:看个位数是不是 0 或 5。
  • 能被 11 整除的数:这个稍微复杂点,但很有用。从个位开始,奇数位上的数字和减去偶数位上的数字和,如果差是 0 或者 11 的倍数,这个数就能被 11 整除。比如 1353。个位是 3,十位是 5,百位是 3,千位是 1。奇数位是 (3 + 3) = 6。偶数位是 (5 + 1) = 6。差是 6 – 6 = 0。所以 1353 能被 11 整除。1353 ÷ 11 = 123。

至于 7 的整除规则,有,但是很麻烦,记起来的功夫还不如直接除一下试试快。所以我个人是不记的,直接动手算。这些规则的意义在于,你看到一个数,不用从 2 开始傻傻地试,而是可以直接判断出它有哪些“明显”的因数。

第二个诀窍:把大数拆成小数的乘积。

这是我最喜欢用的方法。不要总想着短除法那种线性的、一步接一步的思路。分解质因数更像是拆解一个机器,你可以从任何一个你看着顺眼的零件下手。

还是拿 360 举例子。我看到 360,第一反应不是去除以 2。我的第一反应是它等于 36 × 10。

这个拆解非常直观。然后问题就变成了分别分解 36 和 10,这就简单多了。

  • 10 = 2 × 5。
  • 36 = 6 × 6 = (2 × 3) × (2 × 3)。

好了,现在把所有零件(质因数)收集起来:两个 2,两个 3,一个 2,一个 5。合在一起就是三个 2,两个 3,一个 5。

所以 360 = 2³ × 3² × 5。

你看,这个过程比短除法快多了,也更符合直觉。你不是在机械地执行一个算法,而是在用你对数字的感觉去“破拆”它。

再来一个例子,比如 420。
看到 420,直接拆成 42 × 10。
10 = 2 × 5。
42 = 6 × 7 = 2 × 3 × 7。
合起来,420 = (2 × 3 × 7) × (2 × 5) = 2² × 3 × 5 × 7。几秒钟的事。

第三个诀窍:对平方数和立方数敏感。

有些数字是“伪装”起来的。它们看起来很大,但其实结构很简单。如果你能认出它们,就能省很多事。

比如分解 144。如果你用短除法,要除好几次 2 和 3。但如果你记得 12 × 12 = 144,问题就瞬间简化成了分解 12。
144 = 12² = (2² × 3)² = 2⁴ × 3²。

再比如 1000。
1000 = 10³ = (2 × 5)³ = 2³ × 5³。

熟记一些常见的平方数和立方数很有用。

  • 平方数:121 (11²), 144 (12²), 169 (13²), 196 (14²), 225 (15²), 400 (20²), 625 (25²)。
  • 立方数:125 (5³), 216 (6³), 343 (7³), 512 (8³), 729 (9³), 1000 (10³)。

这些数字就像是路上的熟人,你看到它们能直接打招呼,而不是还要上去盘问半天。

现在我们把这些诀窍组合起来,处理一个大一点的数:1764。

用短除法,你会:
1764 ÷ 2 = 882
882 ÷ 2 = 441
现在到了 441。你得去想它能被什么整除。用 3 的规则,4+4+1=9,能被 3 整除。
441 ÷ 3 = 147
1+4+7=12,还能被 3 整除。
147 ÷ 3 = 49
49 就很熟悉了,7 × 7。
所以 1764 = 2² × 3² × 7²。

这个过程不算太慢,但也不快。

现在用我们的诀窍来试试。
看到 1764,我首先注意到个位数是 4,它是一个平方数的特征(2²=4, 8²=64)。而且这个数感觉有点眼熟。40² = 1600,50² = 2500。1764 离 1600 不远。它的平方根的个位数应该是 2 或 8。我们可以试试 42。
42² = (40 + 2)² = 1600 + 2 * 40 * 2 + 4 = 1600 + 160 + 4 = 1764。
bingo!就是它。

既然 1764 = 42²,问题就简化成了分解 42。
42 = 6 × 7 = 2 × 3 × 7。
所以,1764 = (2 × 3 × 7)² = 2² × 3² × 7²。

这个思路是不是快得多?它依赖的是你对数字的观察和感觉,而不是纯粹的机械计算。

最后,还有一个问题:如果一个数很大,我怎么知道要试到什么时候?万一它本身就是个大质数呢?

这里有个关键的规则:你只需要测试到这个数的平方根为止。

为什么?很简单。假设一个数 N,它不是质数,那么它肯定可以写成 N = a × b 的形式。
如果 a 和 b 都大于 N 的平方根 (√N),那么 a × b 就会大于 (√N) × (√N),也就是大于 N。这和 N = a × b 矛盾了。
所以,a 和 b 里面,必然至少有一个是小于或等于 √N 的。

这意味着,如果你想分解 N,你只需要用小于等于 √N 的所有质数去试除。如果一个都除不尽,那就说明 N 本身就是一个质数。

举个例子,判断 211 是不是质数。
首先估算一下 √211。我们知道 14² = 196,15² = 225。所以 √211 在 14 和 15 之间。
根据规则,我们只需要测试所有小于 14 的质数就够了。这些质数是:2, 3, 5, 7, 11, 13。

  1. 211 不是偶数,不能被 2 整除。
  2. 2 + 1 + 1 = 4,不能被 3 整除。
  3. 个位数不是 0 或 5,不能被 5 整除。
  4. 211 ÷ 7 = 30 余 1,不能被 7 整除。
  5. 211 ÷ 11 = 19 余 2,不能被 11 整除。
  6. 211 ÷ 13 = 16 余 3,不能被 13 整除。

试完了所有小于 √211 的质数,都不能整除。那么我们就可以确定,211 是一个质数。你不需要再往后试 17、19 这些了。这个方法给你划定了一个明确的终点,避免了无休止的尝试。

总的来说,快速分解质因数靠的不是什么魔法,而是把几个简单有效的工具组合起来:
1. 用整除规则快速筛选掉小的质因数。
2. 用拆分乘积的思路把大问题变成小问题。
3. 对平方数和立方数保持敏感,一眼看穿它们的结构。
4. 用平方根规则确定试除的上限,避免做无用功。

多练习几次,这些思路就会变成你的本能。下次再碰到这种问题,就不会觉得头大了。

赞(0)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七点爱学 » 快速分解质因数诀窍

评论 抢沙发

评论前必须登录!

立即登录   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