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加起来,不多不少,永远是180度。这是铁律,是几何学的基础。不管这个三角形是胖是瘦,是高是矮,只要它是个三角形,内角和就是180度。你先得把这个事实刻在脑子里,因为后面所有的计算都建立在这上面。
为什么是180度?这也不是谁拍脑袋想出来的。有个很简单的证明方法。你随便画一个三角形,叫它ABC。然后,过顶点A,画一条和底边BC平行的直线。画完之后你会发现,这条平行线和三角形的两条边AB、AC形成了几个新的角。因为平行线的性质,内错角相等。所以,在顶点A那里,新形成的两个角,分别等于三角形下面的两个底角B和C。而顶点A本身的那个角,加上这两个新形成的角,正好拼成一个平角,也就是一条直线。一条直线是多少度?180度。所以,角A+角B+角C,就等于180度。这个逻辑很直接,你看懂了,就不会再忘了。
好,知道了这个基本原则,我们来看看具体怎么算。情况不同,方法也不同。
情况一:最简单的,知道两个角,求第三个
这是最常见的问题,也是最基础的。比如,有人告诉你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是50度和70度,让你求第三个角是多少。
这太简单了。
第一步:把已知的两个角加起来。
50 + 70 = 120度。
第二步:用总数180度减去这个和。
180 – 120 = 60度。
就这么简单,第三个角就是60度。你不用管这个三角形长什么样,只要知道两个角,第三个角就跑不掉。我以前上学的时候,老师总喜欢出一些看起来很复杂的图形题,里面套着好几个三角形。但你只要静下心来,一个一个三角形地看,找到那些能先算出角度的,把它们当成已知条件,一步步就能把所有未知角都解出来。关键就是耐心,还有牢记180度这个总数。
情况二:遇到特殊三角形,有捷径
有些三角形很特殊,它们有自己的规矩,利用这些规矩能算得更快。
-
等边三角形 (Equilateral Triangle)
等边三角形,就是三条边都一样长的三角形。它的一个重要特性是:三个角也完全一样大。
既然三个角加起来是180度,而且三个角都一样,那每个角是多少?
180 ÷ 3 = 60度。没错,等边三角形的每个内角永远是60度。这是一个固定值。所以下次你看到题目里说“这是一个等边三角形”,你马上就要反应过来,它的三个角都是60度,这是白送的已知条件,根本不用算。
-
等腰三角形 (Isosceles Triangle)
等腰三角形是两条边相等。记住,它有两条边相等,就意味着有两个角也相等。哪两个角?就是那两条相等的边(叫“腰”)对着的两个底角。
计算等腰三角形的角度,通常有两种小情况:
-
你知道顶角的大小。 顶角就是两条腰夹着的那个角。比如说,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40度。那剩下两个底角怎么算?
第一步:用180度减去顶角。 180 – 40 = 140度。
第二步:因为两个底角相等,所以把剩下的140度平分。 140 ÷ 2 = 70度。
所以,这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就是40度、70度、70度。 -
你知道一个底角的大小。 比如说,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50度。这就更简单了。
第一步:因为底角是成对出现的,所以另一个底角也是50度。
第二步:用180度减去这两个底角。 180 – 50 – 50 = 80度。
所以,这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就是50度、50度、80度。
关键就是要分清告诉你的那个角是顶角还是底角。搞错了,整个计算就全错了。
-
-
直角三角形 (Right-angled Triangle)
直角三角形,顾名思义,就是有一个角是90度的三角形。这个90度的角叫直角。
因为有一个角已经是90度了,所以剩下两个角的和就固定了。
180 – 90 = 90度。也就是说,在一个直角三角形里,除了那个90度的直角,另外两个锐角加起来永远等于90度。它们俩是互为余角的关系。
这个结论很有用。如果题目告诉你一个直角三角形,其中一个锐角是35度,让你求另一个锐角。你根本不用拿180去减。
直接用 90 – 35 = 55度。
这样算起来快得多,也省事。
情况三:用代数方法解题
有时候,题目不会直接给你角度数,而是用未知数,比如x。我上学的时候,最开始就卡在这一步,觉得很抽象。但其实原理一模一样。
举个例子: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是 x, 2x, 和 3x。求这三个角的大小。
你看,虽然都是未知数,但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明确的。而且,我们有“内角和等于180度”这个天条。
第一步:列出方程。把三个角加起来,让它等于180。
x + 2x + 3x = 180
第二步:解方程。合并含有x的项。
6x = 180
然后,求x。
x = 180 ÷ 6
x = 30
第三步:把x的值代回去,算出每个角的大小。千万别忘了这一步,求出x不是最终目的。
第一个角:x = 30度。
第二个角:2x = 2 * 30 = 60度。
第三个角:3x = 3 * 30 = 90度。
所以,这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是30度、60度和90度。它还是个直角三角形。
你可以验证一下:30 + 60 + 90 = 180。完全正确。用代数的方法,就是把几何问题转化成了我们熟悉的解方程问题,思路是一样的。
情况四:利用外角
什么是外角?把三角形的一条边延长,延长线和相邻的另一条边组成的角,就叫外角。每个顶点都有一个外角。
外角有个很重要的性质:三角形的一个外角,等于和它不相邻的那两个内角的和。
还是举个例子。三角形ABC,我们把边BC延长到D点,那么角ACD就是三角形在C点的一个外角。根据性质,角ACD = 角A + 角B。
为什么会这样?因为角ACD和角ACB(三角形的内角C)加起来是180度(平角)。同时,角A + 角B + 角ACB也等于180度。两边都有角ACB,都等于180度,所以角ACD自然就等于角A + 角B。
这个性质在某些时候特别好用。比如,你知道一个外角是110度,和它不相邻的一个内角是40度。那另一个不相邻的内角就是:
110 – 40 = 70度。
这样就直接算出来了,比先算出内角C(180-110=70),再用180减去40和70,要快一步。在复杂的图形里,用外角性质有时能帮你绕开一些复杂的计算。
总的来说,计算三角形内角,万变不离其宗,核心就是那条180度的规则。你只要把这条规则和不同类型三角形的自身特点结合起来,就能应对绝大多数问题。先判断是什么类型的三角形,再看已知条件是什么,然后选择最直接的方法。多练习几次,这些东西就会变成你的本能反应。
评论前必须登录!
立即登录 注册